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0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抄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剽竊、模仿
活剝生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吞活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那時有棗強縣尉張懷慶,向來喜歡剽竊名士詩文,他就在這首詩的每一句前面,分別添加上「生情」、「出意」、「照鏡」、「時來」,變成:「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當成自己的詩作。雖然說詩歌的創作免不了會有重複或雷同的字句出現,但張懷慶這種直接照抄的情形卻引起人們的不滿。由於王昌齡的詩句和郭正一的文辭在當時也經常被模仿、剽竊,因此人們便用「活剝王昌齡」、...
策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策與議論文,為科舉時代試士科目之一。《宋史.卷二八五.馮拯傳》:「拯請兼攻策問,不專以詩賦為進退。」《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賓興考試》:「雖三場試之策論,多由記問剽竊。」
油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可以剽竊或沾潤的利益、好處。《水滸傳》第三六回:「那人立在側邊,偷眼睃著,見他包裹沉重,有些油水,心內自有八分歡喜。」《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莫非西村裡那樁官司,你瞞了我得些油水,銀子多了,所以耍闊起來,也想頑頑了。」
自成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出機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勦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剽竊他人的言論以為己出。《禮記.曲禮上》:「毋勦說,毋雷同。」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弱齡早慧,幼志夙成,立必正方,言無勦說。」也作「剿說」。
東抄西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方抄錄他人的作品以為己有。《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
撏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方摘取、摭拾。多指剽竊詞句或割裂文義。宋.劉攽《貢父詩話》:「賜宴,優人有為義山者,衣服敗敝,告人曰:『吾為諸館職撏撦至此。』」宋.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態美成,頗偷古句,溫李諸人,困於撏撦。」
文抄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稱專門抄襲剽竊他人文章的人。
剽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竊取他人財物或作品以為己有。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也作「剽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