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8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通稱幼小的野獸。三國魏.劉劭〈七華〉:「煮丹穴之卵……,臠麒麟之麛。」
皇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三國魏劉劭、王象等奉敕所撰,四十餘部,約八百餘萬字。因整理五經群書,將其分類成篇,以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今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餘條,不及四千字。
循名考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其名來考核其實。三國.魏.傅嘏〈難劉劭攷課法論〉:「夫建官均職,清理民物,所以務本也,循名考實,糾勵成規,所以治末也。」也作「循名責實」。
碩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大的話。《詩經.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魏.劉劭《人物志.七繆》:「尤虛之人,碩言瑰姿,內實乖反。」
拘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謹局束。魏.劉劭《人物志.體別》:「清介廉潔,節在儉固,失在拘局。」
科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傳統法中的法令與律條。《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勿因科令,加虐羸弱。」《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劭》:「徵拜騎都尉,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論。」《晉書.卷三○.刑法志》:「凡所定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為增,於旁章科令為省矣。」
汩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流湍急的樣子。三國魏.劉劭〈趙都賦〉:「清漳發源,濁滏汩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