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8.6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完美的生活裡依照德行而活動,而正義包含的不是平等,而是正當的比例,只有在某些時候才平等,此種觀點與功利主義把「正義」解釋成「平等」是不太一樣的。而現代思想家愈來愈多將正義作為評估社會制度的道德標準,被視為社會首要價值。美國哲學家(J. Rawls)在《正議論》(Theory of Justice)一書開頭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社會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麼精緻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地,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它們如何的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上看,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是以學生完滿生活為依據的,帶有一定的實用性或功利性,所以又被稱為“功利主義”課程理論。而赫爾巴特的課程理論是以人的心理為依據的,在課程設置上則強調人文和思辨。兩者都強調學校應該以學科教學為中心。20世紀上半葉,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的典型代表是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 要素主義課程理論以巴格萊為代表的要素主義課程理論認為,在人類遺產中有“一種知識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變的文化要素,包括各種基本知識、各種技藝及傳統的態度、理想等。這些要素對青年一代成長至關重要,所以學校的課程設置要以學科知...
邊沁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所提倡的倫理學理論。主張快樂乃生命的主要目的,認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就是人類社會與個人行為至高無上的道德標竿。同時,社會的利益是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個人或政府的行為必須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一般也通稱功利主義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郭沫若運用階級觀點從文學和革命關係以及文學的社會作用上,以正面申說的方式批判了文藝的無目的論和非功利主義的觀點。 著作 郭沫若著作超過百萬字,集結為《郭沫若全集》共38卷,分為文學編(2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歷史編(8卷,人民出版社出版)、考古編(10卷,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仍有大量文章散佚未能收錄。 新詩《女神》、《星空》(詩、散文)、《瓶》、《前茅》、《恢復》、《戰聲集》、《新華頌》、《百花齊放》、《駱駝集》、《沫若詩詞選》 散文《山中雜記》《波》《南京印象》 小說《塔》(小說、戲劇)《漂流三部曲》《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