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7.0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爭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論、辯論。《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也作「爭辨」。
師出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指出兵打仗缺乏正當的理由。亦可引申為做事沒有正當的理由。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泰始三叛論〉:「既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師出無名,長淮以北,倏忽為戎。」《舊唐書.卷一七二.蕭俛傳》:「如或縱肆小忿,輕動干戈,使敵人怨結,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也作「兵出無名」。
趕盡殺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消滅。比喻手段狠毒,欺人太甚。《醒世姻緣傳》第五一回:「我程謨,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你休要趕盡殺絕。」《三俠五義》第三九回:「我讓著你,不肯傷你,又何必趕盡殺絕。」
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的意志、感情。《三國演義》第一○回:「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為不便。」《紅樓夢》第六五回:「奶奶便有禮讓,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罷。」
釁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蕭牆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東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人的尊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和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也稱為「東家」、「東人」。
變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禍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難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