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十一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兄弟武松回來,一定不會善罷干休。潘金蓮聽了,也沒有回應武大,就去找西門慶和王婆,把武大說的話,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訴他們,以商量對策。在《紅樓夢》第六九回:「鳳姐聽說,笑著忙跪下,將尤氏那邊所編之話,一五一十,細細的說了一遍。」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一五一十」被用來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無所遺漏。
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認為眾生由於過去世所作的業,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存在的狀態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起世經》卷九:「一切眾生於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西遊記》第八回:「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也稱為「六趣」。
菩提流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天竺的高僧。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來洛陽,居大寧寺。與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共譯世親的《十地經論》,被尊為地論師相州北派之祖。此外尚譯有《佛名經》、《入楞伽經》、《寶性論》等凡三十餘部。
證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修行者證悟真理,成為聖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種境界都屬之。《大唐西域記》卷四:「時證果人愍而歎曰:『枉殺無辜,毀滅佛法,隨無間獄,流轉未已。』」
菩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菩薩的十種證悟境界。參見「十地」條。
地論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北魏到唐初許多精研及弘傳十地經論的法師之稱呼。但由於傳承的不同,見解互異,所以分成南北兩道,南道系宗勒那摩提,北道宗傳自菩提流支。代表人物有慧光、法上、道憑、道寵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