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的開始,稱為「引子」。如南曲的引子在各折之前。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唱賺在京師日,有纏令、纏達;有引子、尾聲為纏令;引子後只以兩腔互迎,循環間用者,為纏達。」
虞美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曲牌名。南曲入南呂宮引子。
六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曲牌名。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於過曲。北曲有黃鍾宮調、仙呂宮調二種,用於套曲中。
施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施惠,字君美,中國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南曲戲劇家。 簡介中國元末明初的南曲戲劇家,被認為是南戲《拜月亭》的作者 。亦有人認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即施惠。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王世貞《曲藻》、沈德符《顧曲雜言》、沈自晉《南詞新譜》均認為系南戲《拜月亭》作者。王驥德《曲律‧雜論》謂「世傳《拜月》為施君美作。」,呂天成《曲品》則認為:「雲此記出施君美筆,亦無的據。」 評價元‧鍾嗣成《錄鬼簿》卷下列於「方今已死名公才...
消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減瘦弱。唐.宋之問〈江南曲〉:「待君消瘦盡,日暮碧江潭。」唐.元稹《鶯鶯傳》:「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迴懶下床。」
北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早的戲曲聲腔之一。盛行於元代,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曲調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採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於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於南曲有入聲。現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元曲」、「元雜劇」。
滿庭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曲牌名。南曲入中呂宮引,又入高大石調正曲;北曲入中呂調隻曲。
浪淘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曲牌名。南曲入越調引子,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北曲入雙角隻曲,又入羽調正曲。
月裡嫦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曲牌名。南曲入黃鐘宮,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
章臺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曲牌名。南曲入越調正曲,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