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院內因滅菌作業不當而發生交互傳染的現象。由病人間相互傳染,或由醫護及工作人員、器械、敷料、用具、被服等傳染給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一種古埃及、索馬尼亞和洛馬時期用的樂器。樂器的構造是一個U形有手柄的子。上架著很多粗的鐵線,有時線上還繫上小鈴,當它被擺動時便會發出聲響。鈴本為祭埃及女神愛西斯(Isis)所用之樂器,後來從埃及傳入羅馬,直至今日埃及的哥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仍在使用它作為祭典樂器。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翅柄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翅柄三蕨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Tectaria decurrens (Presl) Copel.、Aspidium decurrens Pr.、Aspidium decurrens Presl、Aspidium pteropus Kze.、Sagenia pteropus (Kunze) Moore、Sagenia pteropus (Kze.) Moore、Tectaria pteropus (Kze.) Shieh英文名:Decurrent H...
黑斑鼻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othron nigropunctat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短,球型;體背藍褐色;腹部白色;體側具有許多大小黑點;各鰭深色;體型小,體長可達20公分。
南日本、中國大陸沿岸、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的熱帶海域。
喜棲息於岩礁地帶,嗜食蝦、貝類的肉食性魚類。
飼養容易,供觀賞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四齒魨科(Family Tetraodontidae),Globefishes,Puffers,Swellfihes
魨上科(Superfamily Tetraodontoidea)
摩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滿十八歲的沙彌尼,到滿二十歲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尼之前,要受六法,此時就稱為「式摩那」。為梵語śikṣamāṇā的音譯。《四分律》卷二七:「彼比丘尼取他依,著不語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羅,式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或意譯為「學法女」、「學戒女」、「正學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條不同方向的道路交的地方。宋.陸游〈舍北行飯書觸目〉詩二首之二:「意行舍北三路,閑看橋西一片秋。」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這裡是個三路,不知那條路往黃州去。」也作「三口」、「三岔路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樹木兩枝分歧的地方。《東周列國志》第六四回:「俗語云『怪樹怪丫』,綽最與州邢二將有些心病,原原本本,未免遷怒到欒盈身上。」也作「椏杈」。
2.兩手交。宋.陸游〈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詩六首之五:「雙手丫出迎客,自稱六十六年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道路交會的地方。如:「交口常設有紅綠燈,以利交通順暢。」也稱為「交岔路口」。
帶棉紅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1-16公釐。體色紅、白、黑相間,中胸小盾片、前翅爪片、膜區色黑;前翅革質區內側具有明顯的白色X斑紋。頭部黑色、紅色、或呈紅褐中間型。頭部眼後區相對較長,因此複眼較遠離前胸背板前緣。前胸背板梯形,兩側有葉狀扁平邊緣,領區白色,胝區具黑色橫紋。口器伸達腹部第3節。足黑。
日本牙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ctoscopus Japonicus (Steindachner, 1881)
體細長而略為側扁,口上位而大,前鰓蓋骨有5枚銳利的棘刺。背鰭2枚,第一背鰭具棘10~14,第二背棘具12~15軟條。體背側有黃褐色不規則點狀縱帶及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
由阿拉斯加至北日本、朝鮮半島等地。
棲息在水深100~400公尺深的沙泥底層,11~12月會游至2~10公尺淺水藻床中產卵,平時半埋於沙泥中等待獵食。
本種在東北太平洋區是產量豐富的資源魚種,常為底拖網或定置網捕獲,肉味鮮美,在日本亦有養殖者,惟近年天然產量已大量減少。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毛齒魚科(Family Trichodontidae),Sandfishe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