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06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的刺激,發展歷程中,個體身心狀況和行為模式產生連續性而擴展性的改變。(註1) 定義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的終止於死亡,在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各種變化,人生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三類:1. 暫時性得改變:如飢渴飽飲睏睡生理循環的替代,喜怒哀樂情緒的起伏變換,動靜坐臥起居作息語言行為的輪替表現。2. 學習性的改變:因為個體本身特定的經驗所導致的比較長期性的改變,譬如透過閱讀而獲得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經過練習而從不會游泳變成會游泳,受過幾次責罵處罰而從說實話變為說謊以逃避責罰。3. 發展性的改變:這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帶來的身心狀況和...
懷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性哺乳動物,受精卵著床於子宮的狀態。[例]她初次懷孕,正滿心期待的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有性生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高等動物體衍續後代的生殖方式。由雌雄兩體的生殖細胞,交配受精後形成受精卵。可分為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也稱為「兩性生殖」。
月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情素,且濾泡內初級卵母細胞完成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由於動情素增加,使子宮內膜能進一步增厚,為未來受精卵著床做準備。3. 排卵期:就是指排卵的日期,約在月經開始後的第14天左右4. 黃體期(分泌期):從排卵到月經來前的前一段時間。 月經週期與激素的調節女性月經週期的一連串變化,皆為許多激素共同調節所造成的。這些激素分別為下視丘產生的性腺刺激素釋放激素釋放激素、腦下垂體產生濾泡激素及黃體生成素、卵巢產生的動情素及黃體素。這些激素在月經週期中有一定量的變化,經由回饋控制而準確地調節整個月經週期的過程。(註2) 參考書目註1...
胎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精卵在母體中,靠母體補給的營養,經過適當發育而後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法。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蜜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精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動物或植物所產生的雄性生殖細胞,體輕捷,能運動,遇卵結合會產生第二代。人類的精子由睪丸產生,形似蝌蚪,所以又稱為「精蟲」。[例]精子比卵小,具有一長尾,與卵結合後便成為受精卵
胚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學上指動植物發育過程的早期,胎生動物的幼小個體,由受精卵發育至可以獨立生存前,寄生在母體內,稱為「胚胎」。
染色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染色體1.1 染色體有一定的形態和結構1.2 歷史<註1>1.3 引用相關文獻 染色體1.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是去氧核糖核酸以及核蛋白細胞分裂時的呈現形式。正常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包含X染色體和Y染色體。含有一對X染色體的受精卵發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者則發育成為男性。<註1>2. 染色體存在細胞核內,由DNA與蛋白質所組成,如果我們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絲狀的DNA分子,盤旋纏繞在一顆顆的染色體的組織蛋白上;只有...
粒腺體夏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家分析世界各地人群的粒線體DNA後,所計算出現存人類可能的共同母系祖先,稱為粒線體夏娃(Mitochondrial Eve)。 原理粒腺體是真核細胞中的重要胞器,可產生三磷酸腺苷(ATP),以提供生理反應所需的能量。科學家發現動物進行受精作用時,受精卵內的粒腺體皆由卵細胞提供,而精子的粒腺體並未貢獻給子代。也就是說,動物的粒腺體皆由其母親提供,為母系遺傳。另一方面,粒腺體DNA的突變率較細胞核中的DNA快,且遺傳過程不會與其他DNA進行序列交換與重新組合,這些特質使得粒腺體DNA有如穩定的計時器,當兩個族群的粒腺體D...
鼬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鼬個頭差很大,鼬大約一年繁殖一次,一次會生下一窩的鼬,剛出生的鼬看不見,需要照顧。有時在交配之後,受精卵有好幾個月待在雌性子宮內遲遲未發育,這一延遲使成年鼬數可以順利應對求偶和撫育幼兒。(註1)3. 因為適應能力特別強,所以鼬科動物比其他哺乳類動物在世界分布都特別廣。世界上可居住的陸地都有鼬科動物,而且不論在哪,牠們都保存著相似的生活方式。(註1) 臭鼬當臭鼬受到威脅時,臭鼬就會豎起尾巴,抖動全身的毛,變的很可怕,如果敵人還是沒有後退,牠們就會前腳站立,身體後部向前彎曲過頭,然後噴射出有臭味的液體。(註1) 白鼬白鼬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