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4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磕、觸。如:「叩頭」、「叩首」。《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安老爺聽得這個,說了句豈敢,連忙趕過去,合他膀子靠膀子的,也那麼鬧了一陣,口裡卻說的是:『還叩,還叩,還叩。』」
4.叩頭、叩首的簡稱。如:「三跪九叩」。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前,假裝進去通報,就不出來了。須賈覺得奇怪,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傭人竟然是宰相,嚇得爬進去見范睢,叩頭就說﹕【我沒料到你能經營到這樣高的地位,以後,我不敢再參與各國間的事了。至於我的生和死,也掌握在你的手中!】後人根據這個故事須賈所說的話引申成【平步青雲】這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平民做了大官,或者是小職員升了經理等等。另外,一個人在工作中提出了許多改革計畫,使得生產力大增,因而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手,這種情形也可以稱做【平步青雲】。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一步登天 扶搖直上 官運亨通 一日九遷 一歲三遷 青雲直上 一...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武后稱帝時,周興和來俊臣同時擔任審理訟案的司法官,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間,有人控告周興有意謀反,於是武后下詔要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不知此事。來俊臣趁著和周興一起吃飯時,問周興道:「犯人不肯承認罪行時,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周興說:「這容易,你拿一個大甕,在四周升炭火將它烤熱,命令犯人站在裡面,還怕他們不俱實招供。」來俊臣聽了,立即命人取來大甕生火。等準備好,他站起來跟周興說:「朝廷送來公文要我審問你,現在請你進入這個甕中吧!」周興嚇得立刻跪在地上叩頭,老實的招認罪行。後來「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也用來比喻使人陷入已設計好的圈套。
弄巧成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龐居士問:「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覷1>;士曰:「一等沒絃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覷;士禮拜2>。師歸方丈3>,居士隨後。曰:「適來弄巧成拙。」又問:「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師曰:「這裡無水亦無舟,說甚麼筋骨?」 〔注解〕 (1) 覷:音ㄑㄩˋ,瞇著眼注視。 (2) 禮拜:合掌叩頭表示恭敬。此指請教完畢的行禮。 (3) 方丈:僧寺住持所居之室。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與仇人共生世間。語本《禮記.曲禮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比喻仇恨極深。《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凌統叩頭大哭曰:『不共戴天之讎豈容不報!』」《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將我父親斷輸了,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也作「不同日月」、「不共天地」。
蓬頭垢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子則草屩麤衣,蓬頭垢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如:「頭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稱為「簪子」。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戒焉。 〔注解〕 (1) 厥角稽首:叩頭時,以額頭觸地,即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稽,音ㄑ|ˇ。 (2) 璽韍:整組印璽。韍,音ㄈㄨˊ。
梁上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慣,才會做出不良的行為!現在你們抬頭看看那位梁上君子吧!」這時,趴在屋梁上的小偷,羞愧地急忙爬下來,叩頭認罪。陳寔說:「我看你的模樣並不是一個壞人,你應該從此學好,別再當小偷了,如此只會讓自己愈來愈貧困。」說完,又讓家人送給他兩匹絹。這件事傳出去後,人們都非常敬佩陳寔。 相反詞正人君子 例句警方呼籲大家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門戶,謹防梁上君子光顧。
打退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如今待怎的?情願認藥殺公公,與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隨祗候押下〕〔張驢兒做叩頭科云〕謝青天老爺做主。明日殺了竇娥,纔與小人的老子報的冤。〔卜兒哭科云〕明日市曹中殺竇娥孩兒也,兀的不痛殺我也!〔孤云〕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2>,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3>,將4>馬來,回私宅去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續傳燈錄.卷一五.洪州泐潭洪英禪師》。 (2) 保狀:在一定期限內,對於行為、財力或貨物品質表示負責保證的單據。 (3) 散堂鼓: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擊鼓退下休息。 (4) 將:音ㄐ|ㄤ,帶、牽。〔參考資料〕 《續傳燈錄.卷一五.洪州泐潭洪英禪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