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8.5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ㄌㄜ)、啊(.ㄚ)二字的合音,作用同「了」(.ㄌㄜ),但語氣較重。如:「好啦!」、「他來啦!」、「別作夢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可」二字的合音。如:「居心叵測」。《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呂)布目(劉)備曰:『大耳兒,最叵信!』」
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藝術形式。為人體配合音樂或節奏所作的各種動作。以有韻律的動作表達人內心的思想情感,並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
城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役的人,指采樵者。 (3) 坐:堅守不去。 (4) 覆:隱藏、埋伏。 (5)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2《左傳.文公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3《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荅。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紙或皮製成人物剪影,借燈光投影在布幕上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根據《史記》、《搜神記》的記載,漢武帝時已有類似皮影戲的出現,演變至宋代甚為流行。明、清兩代,民間表演皮影戲風氣已十分普遍。表演時用木板搭起一平臺做為影臺,臺上掛起布幕做為影窗,利用燈光將剪影投射在布幕上,藝人一邊操縱剪影,一邊配合音樂演唱,其內容多取材通俗章回小說。也稱為「皮猴戲」、「驢皮影」、「影戲」。
只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需要」的合音;只消,意指只需要。《水滸傳》第四二回:「說得是,只消村口四下里守定。」《三國演義》第五三回:「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而去。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
音樂性向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發現兩者的相關係數為.60,顯示其信度與效度尚佳。以區別性效度考驗結果發現,音樂實驗班學生在師大綜合音樂性向測驗各分測驗的分數,顯示此測驗具有區分效度。此測驗有建立國小中年級、高年級至國中男女學生的百分位數與T分數常模。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音樂性向測驗英文關鍵字:music aptitude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238-23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樂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符合音樂三要素:旋律、節奏、和聲之有組織的聲音,是為「樂曲」。
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音樂節拍的舞蹈,為中國傳統舞蹈的總稱。《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也稱為「雅舞」、「舞樂」。
拼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拼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素成為複合音。如:「日文、英文都是拼音文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