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不對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人宣鼎所著《夜雨秋燈錄》,雜記所見聞之事,多寓勸懲之意。〈科場〉一篇寫:浙之檇(ㄗㄨㄟˋ)李人吳生一連兩次夢見祖先要他參加科考,並且洩露考題,指出同宗的吳蘭陔先生曾以這次的考題〈鄉人皆好之〉作過文章。於是吳生去闈場中找到他,經過再三懇求取得文章。不久,吳蘭陔也在闈場探視吳生,看見吳生正在寫試卷,很驚訝的問:「試題還沒出來,為什麼你就在寫了?」吳生回答:「我讀先生的文章後,心中割捨不下,謄寫在試卷上,以表示對你的欽佩,即使文章內容和題目的意思不符合,不過被摒棄而已,我也心甘情願。」「文不對題」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符合。後也用來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
家人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關係手足關係係指兄弟姊妹彼此之間的關係。親屬關係:親屬關係係指親族或親戚彼此之間的關係。而親族是指同宗且有血緣關係者,親戚則是指親族除外,具有姻親關係或有血統上關係但非同宗者。 姻親關係(1)血親的配偶:例如兄嫂、弟妹、姊夫、舅媽、姨丈等。(2)配偶的血親:例如公婆、岳父母等。(3)配偶的血親的配偶:例如連襟、妯娌等。 參考書目註1: 彭懷貞(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
|
內婚制及外婚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係指個人被禁止在其所屬的團體內選擇婚配對象,而被期待在外團體中選擇,例如我國傳統上認為同姓即是同宗,而為避免配偶間血緣過於親暱,而有「同姓不婚」的習俗,即同宗團體內不適宜通婚,故強調須在姓氏上有所不同。而人類社會中最普遍的「外婚制」係為亂倫禁忌(incest taboo),亦即禁止核心家庭內非夫妻之間產生性關係,例如兄弟姊妹之間或父女、母子之間的性關係。 參考書目註1: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
一國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強固防禦敵人的力量,就是不忠。失去了忠心與恭敬,還用什麼服事國君呢?詩經說:『懷著德性以安寧國家,同宗的子弟必如城池一樣堅固。』國君只要修整他的德性而使宗子堅固,何必築城呢?三年以後將要用兵,現在何必謹慎呢?」又退而賦詩道:「狐裘毛色雜亂,一國有三個主人,我聽誰的話才好?」等到驪姬發難的時候,獻公派寺人披討伐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反對。」就向眾人發佈命令說:「抵抗的人就是我的敵人。」他自己就跳過城垣逃走。但又被寺人披追上了,可是寺人披也有一片苦衷,他知道公子重耳是無辜的,不忍殺他,可是君命難違,只得割下重耳的一...
|
種族中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這個概念的使用通常以種族做為對象,但這種思維和心態並不只出現在不同種族之間,在階級、族群、性別和不同宗教團體之間,也經常存在這類偏見。歷史上,此類立場經常是造成種族之間長期紛爭的來源之一。例如:「白種人的負擔(The White Man's Burden)」就是種族沙文主義的直接寫照。而中國長期自命為「華夏之邦」,將周圍遊牧民族視為「番邦」,以「蠻夷」、「戎狄」稱之,也是種族中心主義的寫照。過去將台灣原住民被稱為「生番」、「熟番」、「高山族」或「山胞」等,其背後反應的也是一種殖民者或漢人的文化偏見。這種立基在政治、經濟...
|
宗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宗族的親屬。《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呂強傳》:「遂收捕宗親,沒入財產焉。」《三國演義》第六回:「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也稱為「族親」。
|
屋下架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屋下架屋」是南北朝、隋唐時習慣用語,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據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載,庾闡作的〈揚都賦〉完成後呈給庾亮看,庾亮抱著同是同宗族人的心態大力推薦,說〈揚都賦〉足以和〈二京賦〉、〈三都賦〉並列比美。一時之間,人人競相抄寫,紙價因此大漲。謝安對此批評說:「此是屋下架屋耳」,意思指庾闡的〈揚都賦〉只是重複模仿別人的作品,沒有創新,了無新意。後來「屋下架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意指從魏、晉以來,人們寫就的各家言論,往往事物或事情的道理重複,彼...
|
綰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束髮。借指少年。清.江藩.卷一.漢學師承記序:「藩綰髮讀書,授經於吳邵通儒余古農、同宗艮庭二先生。」
|
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體,稱為「民族」,即由有共同之血緣、生活、語言、宗教信仰或風俗習慣而結合的群體。民族常與族群、國族、種族的定義相互包含且混用。
|
斷章取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斷章取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春秋齊國的慶舍極為寵愛家臣盧蒲癸,甚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所以有人問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怎麼會完全不迴避同宗的女子呢?」他則回答:「同宗的人既不迴避我,我何必要迴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