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78.3669 ms
共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組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幾首短曲組合成套的樂曲。可分為古代組曲和現代組曲兩種。前者流行於十七、十八世紀間,由同一調性的各種舞曲串連而成。後者則無嚴格的組成規範,既可從歌劇、戲劇、電視等的音樂中選出若干段樂曲合輯而成,也可根據特定的主題專門創作。[例]歌手有時會將自己歷年來的成名曲輯成組曲來演唱。
|
渭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又稱〈渭城曲〉。本為唐.王維〈送人使安西〉七言絕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後入樂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寫一種最普遍性的離別,具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適合大多數離別宴席演唱而成為流行、傳唱最久的古曲。
|
弘一大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中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
|
鄧雨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雨夜花」等歌曲。但從1935年開始,隨著日本本土的緊縮與保守化,流行樂曲開始遭到限制。鄧雨賢的許多名曲皆被改編為日式的軍歌,如雨夜花一曲,便由一個少女慘遭拋棄的淒楚情境轉變為輕快且激昂的曲式。 評價鄧雨賢在辭去唱片公司的職務以後,曾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並改日本姓氏為東田曉雨。1944年6月11日,因肺癌與心臟之併發症病逝,享年僅39歲。他所創作的歌曲不但反映當時台灣人的社會情景和貼近人心,且歷久不衰。回顧鄧雨賢的一生雖然十分短暫,但是鄧雨賢在藝術上的成就卻超越了時空,並且在不同的時代為台灣人帶來新的記憶。 參考書目...
|
普庵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在古琴曲、琵琶曲、弦索曲、南管曲中皆有相同名稱的曲。〈古琴曲普庵咒〉相傳為明李水南所作。全曲共分十二段,上段段末與下段段首都接以相同的曲調,反覆連綿,在琴曲中頗具特色。音韻暢達,節奏自然,使人聽來身心俱靜。〈琵琶曲普庵咒〉最早見於華秋蘋所編《琵琶譜》。華氏譜收有兩首同名曲,一是楊廷果所作的〈小普庵咒〉,一是陳牧夫傳譜的〈大普庵咒〉。
|
劉天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5~1932)江蘇省江陰縣人,為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為文學家劉復之弟。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並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從事音樂創作,名曲甚多,如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等。後因赴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時,染猩紅熱而病故,享年三十八歲。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