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83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俱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備、樣樣齊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日日雇了天字一號的大湖船,擺了盛酒,吹彈歌唱俱備。」清.李漁《蜃中樓》第八齣:「頃刻之間七情俱備。」也作「具備」。
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機敏靈巧。三國魏.曹植〈侍太子坐〉詩:「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我這女兒吹彈歌舞,書畫琴棋,無不精妙,更是風流旖旎,機巧聰明。」也作「機伶」、「機靈」。
花簇錦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花團錦簇」。見「花團錦簇」條。01.《金瓶梅詞話》第七七回:「唱了一摺下來,又割錦纏羊。端的花簇錦攢,吹彈歌舞。筲韶盈耳,金貂滿座。」 
觥籌交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器和酒籌錯雜相交。比喻飲酒暢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日日雇了天字一號的大湖船,擺了盛酒,吹彈歌唱俱備,攜了此妾下湖,淺斟低唱,觥籌交舉,滿桌擺設酒器,多是些金銀異巧式樣,層見迭出。」也作「觥籌交錯」、「交錯觥籌」。
品竹調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彈各種管、弦樂器。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品竹調絲,移商換羽。」也作「品竹彈絲」、「品竹調弦」。
打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場雜劇演完後,附加一段表演作為結束,稱為「打散」。後泛指曲藝雜技。《水滸傳》第五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有戲舞,或有吹彈,或有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
人海人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鬧,所以「人山人海」。這句成語後代常見,例如:《水滸傳》第五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有戲舞,或有吹彈,或有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打散:ㄉㄚˇ ㄙㄢˇ,泛指曲藝雜技)又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街上迎會,看的人,人山人海。」後來「人山人海」就被用來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品竹調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彈各種管、弦樂器。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一處處鞦韆院,一行行品竹調弦。」《水滸傳》第六九回:「原來董平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也作「品竹彈絲」、「品竹調絲」。
如山如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鬧,所以「人山人海」。這句成語後代常見,例如:《水滸傳》第五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有戲舞,或有吹彈,或有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打散:ㄉㄚˇ ㄙㄢˇ,泛指曲藝雜技)又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街上迎會,看的人,人山人海。」後來「人山人海」就被用來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沒查沒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弄是非、言語不實。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沒查沒利謊僂儸,你道我宜梳妝的臉兒吹彈得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