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害者向高級長官或機關發,稱為「訴」。《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中和四年七月,李克用奉表自陳,訴朱全忠上源驛謀殺的事。」明.徐霖《繡襦記》第二二齣:「近日聞得東西二肆相爭主顧,必來訴於我,且待審個是非則個。」
通知。《紅樓夢》第六一回:「芳官便又訴了寶玉,寶玉也慌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使知。《老殘遊記》第二○回:「昨天你們商議時,怎樣說的?從實知!本縣可以開脫你們。」
〔柯爾曼報書〕(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教育界及行政界對於兒童受教機會與權利的爭取,一直不遺餘力,尤其對於種族層面的教育機會均等理想,更是關心。但以一九五四年最高法院的〔布朗對教育董事會判例〕(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而言,「分離但均等」(separate but equal)的原則,雖然所有種族子弟得以進入不同的學校,但是種族隔離(segregation)問題也隨之白熱化。到了一九六四年〔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的通過,在反種族隔離(desegregation)原則下的學校專車接送制度(School Busing)的實施,就在於希望各種族學生可以在同一所學校接受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理開導人,使人接受。《新唐書.卷一二一.崔日用傳》:「會帝誕日,日用采《詩》大、小雅二十篇及司馬相如〈封禪書〉獻之,借以諷諭,且勸成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或上帝,以求福佑。《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法師七人,焚香望雞足山禱,齊聲動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人警覺的誡。如:「前方不遠處有一個連續彎道的交通標誌,警駕駛人多加小心。」《舊唐書.卷三三.曆志二》:「黑月盡是月蝕節,亦以吉凶之象,警王者奉順正法。」《宋史.卷二八五.列傳.賈昌朝》:「近年寺觀屢災,此殆天示警,可勿繕治,以示畏天愛人之意。」
2.一種對犯錯者的處分。如:「他違反校規,因而被記了一次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的宗教儀式之一。教徒為自己的過錯,單獨向神父表示懺悔之心,而神父便代表天主,赦免其過錯。
老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辭職,回到家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西京洛陽縣有一官人,姓劉名弘敬,字元普,曾任過青州刺史,六十歲上老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急難而請求緊急救援。《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急于齊。」
2.情勢緊張危險。《三國演義》第二回:「表章雪片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屬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報。《三國演義》第四○回:「琮曰:『先生見教極是。但須稟母親知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