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93 ms
共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抗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相敵,不相上下。《史記.卷九七.陸賈傳》:「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
魏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後來,魏徵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牠放...
|
省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政務。[例]總統年事已高,任期屆滿後將不再繼續省事問政。
|
安如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七.講義.齊景公問政於孔子》:「間嘗論之,國土至廣也,人民至眾也,茍欲使之安如泰山,固如磐石,非上下之分定,不可也。」
|
人亡政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為政在於得人則政行,不得其人則政廢。語本《禮記.中庸》:「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後用以指執政者不在其位,則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隨著廢棄了。
|
他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日、別日。《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怨謗之語,朕自當之,他日終為居人之利。」
|
悅近來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近悅遠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路》葉公1>問政。子曰:「近者說2>,遠者來。」 〔注解〕
(1) 葉公:即沈諸梁,字子高,春秋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封於葉(地約當今河南省葉縣南方三十里),故稱葉公。葉,音ㄕㄜˋ。
(2) 說:音ㄩㄝˋ,通「悅」,喜悅。
|
自同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
|
參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參與政事。如:「學者參政,可以提高問政品質。」
|
侃侃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侃侃而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鄉黨》中,門人記載了孔子問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顯得從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談話,則表現得和悅直言的樣子;若是國君在場,就保持恭敬而安和的態度。說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視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變成「侃侃而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