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09.2329 ms
共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這件事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在那段時間裡,證嚴法師體悟到「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任;把參與社會的悲懷推廣到整個人類,將每個人『愛家』的心,推廣到愛社會、愛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吧!」幾經波折,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普明寺安住下來,日子清苦,仍勤於修學佛法。1962年,二十五歲的她自行落髮,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1963年2月,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
|
燕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雁也向南飛翔。想起你客遊他鄉,我的思念便充滿愁腸。你總該思歸懷念故鄉吧,為什麼又久久留在異鄉?我孤孤單單地守著空閨,憂愁苦悶,思念你念念不忘,淚水不覺流到衣襟上。我拿起琴來彈奏一曲,唱歌解悶,但音節短促激越,不能舒緩地表達我心中的哀傷。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床上,銀河流轉向西方,夜正深沉,牽牛星和織女星在遙相望,你們何故被河橋隔絕在兩方?燕歌行(二)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悠獨不歎?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
|
僅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單單
|
中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目錄1 起源1.1 唐朝1.2 明朝2 習俗2.1 一、拜月:2.2 二、走月亮2.3 三、偷瓜菜2.4 四、吃月餅2.5 五、吃柚子3 相關連結 起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朝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
偏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單單、只有。如:「每個人都收到了禮物,偏偏就我沒有。」《文明小史》第一回:「不上半年,偏偏出了這個缺,題本上去,又蒙聖上洪恩,著他補授。」
|
形單隻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形單影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形單影隻」指身形和影子都是單獨一個,也就是孤孤單單一個人的意思,見於唐代文人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韓愈兩歲時,父母便相繼過逝,他依靠著哥哥韓會過活。十一歲時,韓會因病而死,其他兩個哥哥也早亡,於是韓家後代就剩韓愈與韓會留下的子嗣十二郎。韓愈與姪子十二郎年齡相近,感情很好,一直到韓愈十九歲前往京城時,兩人才分離。而分開後的十年間,他們只見了幾次面。正當韓愈思鄉情切,打算歸返與十二郎相聚時,卻傳來他的死訊。韓愈得知消息,悲痛萬分,於是寫下這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一字一淚,至今讀之仍是教人鼻酸。其中一段寫到兩人在世上的孤苦無依,文云:「吾上有三兄,...
|
角色扮演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程中應注意之事項,並且需要預先經過演練。實際演出:依照角色特性以及角色之情感做出即興的演出,而並非單單背誦台詞。討論及分析:經過實際演出後,團體間應對於問題做討論,但並非對演員的表演能力做評論。摘要與建議:領導者需綜合團員間的看法,進而彙整出具體之建議。重複演出:團員需練習新的模式,並且考驗建議之效果。(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角色扮演法英文關鍵字:Role-playing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431-43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
|
相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面。唐.王維〈李陵詠〉:「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單單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幾間接腳屋裡居住,漸漸衣服凋敝,米糧大缺。」
|
懷才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民安樂。就中單表一人,姓馬名周,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年過三旬,尚未娶妻,單單只剩一身。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問,志氣謀略,件件過人。只為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分明是一條神龍困于泥淖之中,飛騰不得。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 〔注解〕
(1) 爵祿:爵位與俸祿。
|
資訊素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formation Skills),原因是“資訊素養”講求較高層次方面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而不是單單指能力或認知上的評估。所謂“素養”,源自英語的“Literacy”,即對於文字的讀寫能力。把這個概念對映到資訊科技,就是指學生或職員對資訊的解讀及製作能力。而資訊的樣式又林林總總,包括一切印刷以外的文字及非文字的媒體,例如:視覺媒體、聽覺媒體、電子媒體、流動媒體、網上媒體等。因此,資訊素養可以說是把日常教學上的文學修養推廣至跨媒體的層次上。不過,正正由於互聯網的出現,使出版變得更容易,市民大眾要表達自己的聲音更方便,使...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