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66.78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疲勞累。如:「旅途頓」。
2.苦窘迫。如:「生活頓」。
愁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境艱、沒有出路,且無力擺脫。如:「他對於公司營運狀況欠佳無計可施,只能坐愁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的處境。如:「失業使他生活陷入境。」
知勉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指艱苦學習中獲取知識,忍耐勉力下加以實踐。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殀壽不貳,脩身以俟者,知勉行,學者之事也。豈可專以盡心知性為知,存心養性為行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境艱難、苦。《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也作「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苦。如:「對比過去所經歷的苦生活,他益發珍惜當下的幸福。」《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久處卑賤之位,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計窘迫或境遇艱難。《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孔子於陳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周遊列國,於魯哀公三年到陳國,居住三年,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魯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歲時,吳國伐陳,孔子與弟子便離開陳國,卻受於陳國和蔡國之間的郊野,到了糧食斷絕的地步。據〔論語.衛靈公〕所載,當時子路埋怨說:「君子也有走到絕境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面對絕境仍堅持理想,小人面對絕境就意志動搖,隨波逐流了。」〔韓詩外傳.卷七〕對這段對話有更深入的描述。孔子和弟子於陳、蔡之間的郊野,七天沒有糧食,只能吃荒野中的野菜,弟子們個個餓得臉色泛黃,然而卻仍持續讀書和研習禮樂。子路對孔子埋怨說:「做善事的人,上天以福澤來回報他;做壞事的人,上天以災禍回報他。老師積累仁德,長久行善,難道是...
偃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難頓。多指命運坎坷。如:「少時意氣風發的他,步入中年後竟然偃蹇窮,流落街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阨。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士方窮時,阨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也作「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