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8.52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與學生可透過電腦網路的基礎鷹架,提供學習者學習的基礎路徑(楊振嘉,民89)。Linn(1995)在陳述知識統整環境(Knowledg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KIE)的設計理念時,曾提出「鷹架式知識整合」(Scaffolded Knowledge Integration, SKI)之學習理念。SKI 主要包含四項重點(引自陳明溥,民88):確認新的學習目標(Identify New Goals for Learning):由於KIE 著重建構式的學習,讓學習者以主動的方式參與知識建構的過程...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黃袍加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袍」是指黃色的袍子,古時官員與人民都可以穿著。隋代以後,皇帝經常穿著黃袍。唐高祖時,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黃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黃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黃袍,也就是被擁立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五代時,趙匡胤為後周太尉,奉命帶兵抵抗外族的入侵。當軍隊駐紮在陳橋鎮時,部下們拿出一件黃袍,為趙匡胤穿上,並且擁戴他為帝王,成為宋代皇帝,開始了宋朝的歷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袍加身」,用來指被擁戴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傳.鎮王竑》中,鎮王竑也同樣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帶至州治,被「黃袍加身」,用的就是擁立為王的意思。《水滸後傳》第一回:「黃袍加身御海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嘈雜、喧譁。如:「喧囂」、「叫囂」、「甚囂塵上」。《左傳.成公十六年》:「陳不違晦,在陳而囂。」晉.杜預.注:「囂,喧譁也。」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
何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郡守正在追捕他們,抓到之後就依法論罪,不值得把他們放在嘴裡來討論啊!」胡亥聽了叔孫通的話以後十分高興,便厚賞叔孫通。後來《史記》原文之「何足置之齒牙閒」演變成「不足掛齒」這句成語,指人或事物輕微,不值得一提。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_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資訊加以組織,將新命題與命題網絡中的有關命題聯繫起來並進行貯存的過程。此外,藉由啟動的擴展,可完成在陳述性知識的「提取」和「建構」。提取,是從檢索之線索向需要再現的命題擴展,取決於命題的激活;建構,是從檢索的線索向有關信息進行擴展。陳述性知識藉由資訊加工過程得以獲得。根據資訊加工過程,將學習區分為九個不同階段,每階段的心理活動可視為學習的內部條件。與之相應,教學過程也可如此劃分,各階段教學活動是影響學習的外部條件。九個階段的學習與教學活動分別為:注意、期待、回憶已知的有關資訊、對新資訊的選擇性知覺、編碼、檢索與反饋、強...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好文章,聞名郡里,被以愛才著稱的河南郡守吳公賞識,招爲弟子。後吳公上調,賈誼也被吳公推薦做了博士。在陳述秦滅亡的原因時,賈誼發表了著名的《過秦論》,指出秦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震動滿朝文武。【少年得志,鋒芒畢露】賈誼21歲就當上了博士,深得漢文帝賞識,一年後又被提升爲太中大夫,和許多悲劇性人物一樣,鋒芒畢露,難免引起某些人的嫉妒,埋下了隱患。另外,賈誼雖才高,但不懂人情世故,不知權衡輕重,從他人的利益出發,迫不及待的提出許多改革措施,賈誼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以代替秦制。漢文帝打算擢升賈誼並採用他...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隍廟在頂下郊拚發生前,同安人都於商人陳金絨家中祭祀霞海城隍,頂下郊拚後,同安人遷往大稻埕發展,最初仍在陳金絨家中祭祀,咸豐六年(1856)地方人士發起建廟,三年後落成。往後的一百五十多年,霞海城隍廟成為大稻埕的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的發展。(註6,7)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68~69。註2. 〈百年前的艋舺火拚——歷史中的角頭事件簿〉http://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3/1.html註3. 維基百科:頂下郊拚 http...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義統一中國」,到底怎麼統一﹖用什麼具體的方法達成統一中國的政策目標,並不清楚。又例如我國核四興建案在陳總統就職後,解決的手段與問題的方法就不盡相同,朝野看法分歧,朝野提出解決方案甚多。由於對達成目標的方法或手段的不確定性,政策就只能在其中擺盪。 3.流動性參與 (fluid participation)第三個特徵是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參與決策人員具有相當程度的的流動性,也就是說參與決策者可能前後完全不同,故同樣的議題由於不同的人員出席討論,結論也可能與原先規劃完全不同。這種流動性參與以民主國家法案制定需經過國會審議為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