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8.7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困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境艱困、沒有出路,且無力擺脫。如:「他對於公司營運狀況欠佳無計可施,只能坐困愁。」
坐擁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藏書豐富。語本《北史.卷三三.李孝伯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
門失火,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宋門附近的池仲魚,因門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燒死的故事。一說指宋門失火,人盡取池水滅火,魚因乾渴而死。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池中魚》引《風俗通》。比喻無端受災禍連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你們這件事鬧翻了,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門失火,殃及池魚』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能禦敵而盡保衛責任的人。《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大將曰干,武士曰武弁。」
北徐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國的美男子。《戰國策.齊策一》:「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後用以為美男子的代稱。
掠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占池、奪取土地。《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餞居田里》:「攻高姜尚立皇基,舍殘生攻掠地。」也作「攻略地」。
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國軍隊兵臨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下之盟而還。」後用以比喻戰敗屈服的意思。唐.楊炎〈大唐河西平北聖德頌.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僕崔偁總中權,專上將,誓軍前之士,卻下之盟。」《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與俱碎,豈肯為下之盟哉?」
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屬造的。湯池,如滾水的護河。金湯池形容堅固不易攻破的池。語出《漢書.卷四五.蒯通傳》:「皆為金湯池,不可攻也。」後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北史.卷八二.儒林傳下.辛彥之傳》:「帝嘗令彥之與沉重論議,重不能抗,避席而謝曰:『辛君所謂金湯池。』」也作「固若金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敘述諸葛亮鎮守西,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馬懿將率軍攻西的消息,中無兵可迎敵,於是諸葛亮沉著鎮定,設空計,命人將門打開,而自己在樓上撫琴飲酒。司馬懿等人見狀,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無實力、虛張聲勢嚇人。
2.比喻肚子餓了。如:「我的肚子早唱空計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池堡壘。《元史.卷三五.文宗本紀四》:「諜知禿堅方修堡,布兵拒守,無出降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