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卡羅琳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primulgus carolinensis
本種為北美體型最大的夜鷹,長31公分。淡褐色的喉部、白色的頸圈與深色的胸部形成明顯對比,喉部下方環繞細細的白色或淡黃色頸圈。背部褐色,上有深褐色寬條紋。體下為褐色且布有淡黃色或茶色斑點,延伸至腹部逐漸呈淡黃色帶有褐色橫紋。翼圓,翼上無白色斑,覆羽褐色,有許多黃色與黃白色斑點;肩羽有粗大的黑色斑點,尾長而圓。喙為微黑的肉色,尖端黑色。雄鳥尾羽白色,外側尾羽末端為淡黃色。
分布於美洲,繁殖地為北美洲東南部,冬天時遷徙至西印度群島、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部度冬。
棲息於橡樹與松樹混合林、橡樹叢中。生性害羞,即使白天睡覺時仍然不易靠近。叫聲為嘹亮的 “Chuck-will's-widow”哨音,第一個音節通常聽不見。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753--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T0000000758--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美洲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rdeiles minor
體長24公分,體色大致為灰色,腹部白色有微黑色的粗橫帶,無頸圈。翼形長且尖,寬粗的白色翼帶橫跨初級飛羽,尾部略分叉似魚尾。不同亞種間有體色差異,分布於北部大平原的亞種C. m. sennetti體色較偏暗褐色,亞成鳥差異較大。翼上覆羽有淡色斑點,與顏色較深的背部形成對比。雄鳥喉部為白色,尾部有白色橫帶;雌鳥喉部為淡黃色,尾部無白色橫帶,略帶淡黃色。
共8亞種,分布於美洲,於北美、中美洲及安地列斯群島繁殖,冬季飛至阿根廷以北的南美洲度冬。
棲息於樹林、市郊或城鎮。白天的活動力強。蹲踞於地上、樹枝或屋頂上休息,休息時翼尖向後伸展至尾羽上方。叫聲為帶鼻音的“peent”聲。求偶期的展示飛行時,雄鳥會鼓翼發出空洞的隆隆聲。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小美洲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rdeiles acutipennis
體長22公分。與美洲夜鷹(Common Nighthawk, Chordeiles minor)很像,但翼較短且翼形較圓,初級飛羽上的白色翼帶較接近翼尖,背部顏色較淡,且斑點分布較均勻。雄鳥喉部為白色,尾部有白色橫帶;雌鳥喉部為淡黃色,尾部橫帶為黃色且初級飛羽基部有斑紋;雄亞成鳥的白色翼帶較小。
共7亞種,分布於美洲,由美國西南部、墨西哥、中美洲至南美北部。
棲息於乾燥、開闊的曠野、雜木林、沙漠,由平地分布至海拔1,200公尺。喜歡停棲於矮灌木的分枝上休息,通常在黃昏活動。雄鳥在繁殖期有特殊的叫聲,為急促的、顫抖的顫音;展示飛行叫聲包括鼓翼或振動聲、緩慢且富旋律的顫音、或持續且帶鼻音的“whaa”或“whoo”。雌、雄鳥在警戒時均會由喉部發出嘶嘶聲。每窩產1~2枚卵,卵橢圓形,表面光滑,為淡灰色至淡乳白色,有灰色、淡紫色與褐色斑點。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剪尾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dropsalis torquata
體長25~30公分(若包含雄鳥外側尾羽,則全長可達27~36公分)。背部褐色,有深褐色條紋。頸圈很粗,為茶色或淡黃色,眉線細呈白色;喉部白色,無明顯斑塊。翼上無白斑,覆羽褐色,具淡黃色和灰白色斑點,沿肩羽有條明顯的淡黃色線。體下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與條紋,至腹部及側腹轉變成淡黃色或黃白色,帶有褐色條紋。虹膜深褐色,喙深褐色且喙尖黑色,腳褐色。雄鳥有很長的白色外側尾羽,邊緣為褐色;雌鳥尾羽較短且不為白色。
共2亞種,分布於南美洲,包括玻利維亞東南部、巴西南部、巴拉圭、阿根廷中北部及烏拉圭。大部分為留鳥,少數會遷徙。
棲息於森林或散生樹木的草地,有時也出現在城鎮或郊區的公園。以昆蟲為食,似鶲科鳥類般站在棲枝上定點捕食。繁殖期時雄鳥常站在棲枝上鳴唱,鳴聲為重複的“tsip”短音;飛行時的叫聲則為高音調的“tsig”。雄鳥的求偶動作在地上進行,將長尾羽伸展又收攏發出拍擊聲;有時也飛起,由翅膀發出拍擊聲。每窩產2個橢圓形卵,乳白色、淡粉紅色或淺褐色。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黃領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primulgus ridgwayi
體長22公分。羽色大致為灰褐色,斑紋細緻,頸圈為明顯的淡黃色。雄鳥3根外側尾羽末端為白色,白色範圍由外向內依次遞減,雌鳥無此特徵。
共2亞種,分布於北美洲南部及中美洲,自美國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及亞歷桑那州東南部,偶見於加州南部。
可能棲息於沙漠峽谷中,白天於地上休息。叫聲是一串加速的“cuk”聲,再以 “cukacheea”聲結束。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安地列斯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rdeiles gundlachii
體長20公分,有灰色和茶色二型。頭頂深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眉線灰白色;無頸圈,頸背褐色,有淡黃色或灰白色斑點。背部褐色或黑褐色,密布淺色斑點;體下為灰白色,有褐色橫紋,至腹部及側腹逐漸變成褐色。翼形長而尖,覆羽褐色帶有淺色斑點,尾似魚尾略分叉。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腳褐色。雄鳥喉部為白色,5根最外側的初級飛羽上有寬闊的白色帶,且尾羽末端前有寬闊的白色橫帶(中央尾羽除外);雌鳥喉部為淡黃色,飛羽白色帶不明顯,尾羽則無白色橫帶。
共2亞種,分布於北美洲及中美洲,繁殖於美國東南端、巴哈馬群島、西印度群島等。
棲息於開闊或半開闊的乾燥地帶,包括新開墾地。捕食蛾類、甲蟲或其他昆蟲,飛行於森林、海岸、田野、牧場或城鎮上空搜尋獵物,單獨或呈小群覓食。遷移性鳥類,但度冬地不明。光靠外形與美洲夜鷹(Common Nighthawk, Chordeiles minor)很難區分,最好的區分方式是雄鳥特殊的展示飛行叫聲“pity-pit-pit”,同時會鼓動雙翼發出嗡嗡聲,有時會發出帶鼻音的“penk-dik” 。每窩產1~2枚卵,淡灰色至青白色,多由雌鳥抱卵,19天孵化。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帕拉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yctidromus albicollis
體長28公分。飛行時尾部看起來特別長且圓,另白色翼帶寬粗,由此二特徵可與其他種類區別。休息時,翼尖僅伸至尾羽的一半長。背部灰褐色,有灰白色斑點。頭央線粗,有深褐色條紋;耳覆羽栗褐色,喉部為白色,眼環及顎線淡黃色。翼灰褐色,有粗大的黃色斑點;肩羽深褐色,羽緣與羽尖為黃色至栗色。體下灰褐色,有褐色條紋與蠹斑,腹部及側腹淡黃色,有褐色條紋。虹膜深褐色,喙黑色,腳灰色。雄鳥初級飛羽上有明顯的白色翼斑,最外側尾羽暗色,第二及第三根兩根尾羽幾乎全白;雌鳥的翼斑較小且為淡黃色或茶色,向內兩根外側尾羽則只有尖端為白色。另有一種不普遍的棕色型,全身大致為棕或肉桂色調。不同族群間會有體型大小及體色上的差異。
共7亞種,分布於美洲,自美國德州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北部至阿根廷東北部,為留鳥。
棲息於樹林中的開闊地或灌木叢,僅在黎明前或黃昏後較易見到。喜歡貼近地面飛行,降落於路上或路邊,捕捉昆蟲為食。鳴唱聲特別,先是一個或多個低沈的 “pur”聲,緊接著是高亢而逐漸降低的 “wheer”聲。在灌木叢遮蔽下繁殖,將卵產於地上枯葉堆或砂石地。每窩產1~2枚卵。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紅頸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primulgs ruficollis
體長31公分。體色較偏淡黃灰色,頭大而扁平,頸部及頭部為鏽色;喉部及尾羽的白色區域較大,亞成鳥羽色較淡。雄鳥最長的3根初級飛羽及外側尾羽均有大塊明顯的白斑,雌鳥的白斑略小且較模糊。
共2亞種,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西北部。
棲息於乾燥灌木地帶、疏林、散布沙地與石礫地的草生地帶。黃昏至日落後一小時最活躍,捕食空中的大型昆蟲。叫聲類似叩擊中空木頭所發出的聲音,鳴唱聲則為嘹亮具穿透力、連續單調的“kutok-kutok” 聲。每窩產2枚卵,具灰色與暗色的大理石紋,有極佳的偽裝效果。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禽。性凶猛,嘴鉤曲,趾有鉤爪,眼尖銳,飛翔能力強,常盤旋於空中,以俯衝式捕食小鳥、野兔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天黑到隔天天亮的一段時間。如:「夜晚」、「午夜」、「夜不閉戶」、「夜闌人靜」、「夜以繼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