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魂落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魂落魄」指失落魂魄,形容人極度驚慌或精神恍惚。其中「失魂」,見於漢.桓寬《鹽鐵論.誅秦》:「北略至龍城,大圍匈奴,單于失魂,僅以身免。」文中描述當時漢軍大破匈奴的情景。匈奴的首領單于像失了魂魄般,驚慌逃跑,才免於一死。「失魂落魄」一語則見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這卷的內容提到倡家只是陪人喝酒賣笑,遣興解悶的地方。但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有人太過沉迷於聲色,才使倡家原本的功能變了質。其中原文:「做姊妹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意思就是說:作妓女的,感情就像風中飛絮,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象;尋花問柳的人,每天沉迷女色,精神恍惚,完全不顧自己的人生...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說文》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目錄1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2 體制3 內容編排4 評價及貢獻5 資料來源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許慎,字叔重,汝南召...
廖輝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只是左衝右突在尋找人生這樣那樣的樣貌和出口而已。我們不能和上天和解的傷口、我們無法追索的遺憾、我們失落的夢想與愛,在文學國度裡,或有可能尋訪。只可惜,人們離自己、離文學,都越來越遠了。我們都在物慾、垃圾資訊和科技的陣仗裡迷路了。在人的國度中個性分明的越來越少,放眼一看,全是千篇一律的複製人〔沒有人性,那有文學?〕,能不哀哉?文學其實是在找人生的意義,尤其在我們迷亂、困難、沒有出路的人生找一個出口。(廖輝英)作為台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輝英始終堅持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詮釋女性問題並探尋女性文學的方向。她所塑造的...
摸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尋求、探索。《儒林外史》第七回:「不想暗中摸索,你已經取在第一。」《文明小史》第二○回:「誰知魏榜賢忽然從身摸索了半天,又在地下找了半天,像是失落一件什麼東西似的。」
若有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情悵惘,有所失落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句下劉孝標注引《典略》曰:「悵然若有所失。」《紅樓夢》第六回:「彼時寶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也作「若有所喪」、「若有所亡」。
存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持續占據時間或空間,尚未消失。《禮記.仲尼燕君》唐.孔穎達.正義:「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者,仁猶存也,君子見上大饗四焉,知禮樂所存在也。」
2.哲學上行為與自我意識中所體驗到的事物。
閱讀治療(biblio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閱讀治療使用的文學作品包含童話故事、小說、散文、詩歌、自傳等。 閱讀治療應用在兒童對於經歷過創傷和失落的兒童,治療師可以選擇特定主題的故事書,帶給個案情感上的觸動或是行為上的改變。閱讀圖書可以喚起兒童個案早期的關係、經驗和記憶,例如童謠包含了聲音語調、重複的聲音和歌詞,容易喚起兒童和其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正向關係。閱讀也可能與個人獲得平靜感受或自我抒發經驗的儀式有關。 閱讀治療的形式閱讀治療可以分為反應式和互動式兩種形式,反應式閱讀治療是讓個案閱讀特定的故事或圖書,讓個案認同故事中的人物或故事本身,並在閱讀之後增加理解力與...
爾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篇,與班固所說的20篇不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鳳則認為原來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19篇的名稱是:《釋詁》——對古代詞彙的解釋《釋言》——對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的解釋《釋訓》——解釋連綿詞和詞組,以及形容詞和副詞《釋親》——解釋親屬的稱呼《釋宮》——對宮室建築的解釋《釋器》——對日常用具、飲食、衣服的解釋《釋樂》——對樂器的解釋《釋天》——對天文歷法的解釋《釋地》——對於行政區劃的解釋《釋丘》——對丘陵、高地的解釋《釋山》——對山脈的解釋《釋水》——對河流的解釋《釋草》——對花草的解釋《釋木》—...
少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輕的男子。三國魏.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橫頭坐著一個少年,白淨面皮,微微幾根鬍子,眼張失落,在船上兩邊看女人。」
一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回、一趟。《三國演義》第四一回:「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至,事必諧矣。」《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也作「一周回」、「一週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