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堅持從未改變;作品也始終與台灣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有學者認為朱天心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色是對於大環境的失落感,台灣沒有其他作家處理這麼複雜的關係。她後期的小說相當用心地勾勒出夾縫中的族群,充分顯現族群認同的焦慮感,而她作品前後期題材的巨大改變,使她成為文學評論者絕佳的討論對象。 寫作風格朱天心早期創作通常被歸類為「閨秀文學」派,直到1989年出版的《我記得……》之後,寫作風格和題材大幅轉變,此後她的創作往往和時事、政治緊密結和,與另一位常以小說和政治、文化論述尖峰對話的作家李昂一樣,朱天心1980年代末期以來的小說往往招惹...
失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落不明。如:「他離奇失蹤,家人都很難過。」
朝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姓帝王統治的時代。《紅樓夢》第一回:「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繼晷焚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失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丟掉、失落。《水滸傳》第七四回:「兩個喫了早飯,叫小二分付道:『房中的行李,你與我照管!』店小二應道:『並無失脫,早早得勝回來。』」《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一時間失脫了,抓尋不見,這一場煩惱非小。」
瑪莉蓮˙羅賓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東方近年來深受張愛玲「成名要趁早」之毒的影響,往往寫作之齡來得早,卻也凋零得快。《管家》說記憶就是失落感,「我會發現那些我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它們的映像和幻影。」老調雖老調,但卻很耐聽,因為羅賓遜唱的不是流行版,她寫(管家)是從骨髓血肉裡發出的古典版,經久不逝的女性家族哀愁,一種關於詩的花腔版,小說家一生至少得做一回的詩藝公演示範。編輯9502112于佳琳
失魂喪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失魂落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失魂落魄」指失落魂魄,形容人極度驚慌或精神恍惚。其中「失魂」,見於漢.桓寬《鹽鐵論.誅秦》:「北略至龍城,大圍匈奴,單于失魂,僅以身免。」文中描述當時漢軍大破匈奴的情景。匈奴的首領單于像失了魂魄般,驚慌逃跑,才免於一死。「失魂落魄」一語則見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這卷的內容提到倡家只是陪人喝酒賣笑,遣興解悶的地方。但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有人太過沉迷於聲色,才使倡家原本的功能變了質。其中原文:「做姊妹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意思就是說:作妓女的,感情就像風中飛絮,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象;尋花問柳的人...
失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失落或失竊的所有人。《老殘遊記》第七回:「失主尚未來縣報案,他的手下倒已先將盜犯獲住了。」
紀大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譯有小說《蜘蛛女之吻》、《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蛛巢小徑》、《失落的白鴿》等等‧我個人對紀大偉及其作品之想法:責任編輯人:黃可秀
一簞一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簡單、清苦。出現「簞食瓢飲」的書證如三國魏.桓範〈薦管寧表〉:「以簞食瓢飲,過於顏子,漏屋蔽衣,踰於原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