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6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門當戶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文德郭皇后》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字。……后早喪兄弟,以從兄表繼永後,拜奉車都尉。后1>外親2>劉斐與他國為婚,后聞之,敕3>曰:「諸親戚嫁娶,自當與鄉里門戶匹敵者,不得因勢,彊4>與他方人婚也。」后姊子孟武還鄉里,求小妻,后止之。遂敕諸家曰:「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宜各自慎,無為罰首。」 〔注解〕 (1) 后:郭皇后(西元184∼235),三國魏文帝后。安平廣宗人,字女王。曹丕封王時,為夫人,稱帝後,為貴嬪。後因爭寵,害死甄后,立為皇后,收明帝為養子。明帝立,尊為皇太后。後明帝得...
豪放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邁奔放而不可羈束。如:「她為人豪放不羈,是女中豪傑。」
巾幗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巾幗,古代女子的頭巾和首飾,借指女子;鬚眉,鬍鬚、眉毛,借指男子。「巾幗鬚眉」,女中丈夫。指性格豪爽,有男子氣概的女子。《孽海花》第一四回:「如今且說筱亭的夫人,是揚州傅容狀元的女兒,容貌雖說不得美麗,卻氣概豐富,倜儻不群,有巾幗鬚眉之號。」也作「鬚眉巾幗」。
廖輝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廖輝英六歲就被訓練做家事和照顧弟妹,很少有玩樂的時間。1955年入烏日國民小學就讀,高中時就讀台北一女中,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廖輝英就展現出作文方面的天賦,囊括全校作文比賽第一名;初中時代就開始投稿,為了怕被同學發現,每次投稿都用不同的筆名。可是,正因為累積了多年寫作經驗,廖輝英深知寫作不能養家活口,所以,從台大中文系畢業之後,她成為一個傑出的廣告人,和文學的距離相當遙遠。從事傳播工作十餘年,曾任職於國華及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凱美、龍霖建設公司企劃部主任及經理,更創辦社區報《高雄一週》,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樓。 [2]為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手球比賽場地。 校際交流成功高中主要交流學校,是北一女中、中山女中、景美女中。一般而言,學生社團主要與上述學校之相關社團作交流,有時亦有與師大附中有社團活動的聯繫。其他方面,與松山高中交流的,目前有成功高中演講辯論研究社及成功中學學生服務隊等單位。而成功中學儀隊會與其他有儀隊之學校進行交流。 成功中學合唱團則經常與大直高中合唱團...
蕭麗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簡介:2 創作風格:3 著作:4 評價: 生平簡介:蕭麗紅,為台灣現代文學女作家,生於一九五O年,嘉義布袋鎮人,她的父親過世很早,由年輕守寡的母親辛苦撫育姐弟三人長大。蕭麗紅從嘉義女中畢業以後,為了分擔家計和照顧讀書的弟弟,前往台北工作,對於能夠把賺來的薪水用在從小就會唸書的弟弟身上,蕭麗紅十分高興,從這一點就可以體會到她個性的溫柔和寬厚。在純樸的布袋鎮出生、長大,故鄉的民俗人情對蕭麗紅有深厚影響,她曾經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
國立土庫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設進修學校停招商用資訊科,改於日校招收商用資訊科 1 班。民國 98 年 8 月蔡瓊玉校長調任家齊女中,何景標先生接掌第 6 任校長。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行駛三號國道中二高者,於古坑系統交流道(269公里處)往西轉接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行駛一號國道中山高者,於雲林系統交流道(243公里處)往西轉接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西行方向者,於虎尾交流道(25公里處)往南轉接行駛145號縣道約1.4公里,右轉行駛145號縣道與158甲號縣道之共線路段(建國路)約1公里,於共線終點左轉行駛145號縣...
瓊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瓊瑤(1938年4月20日-),原名陳喆,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陽,台灣著名言情小說女作家、影視製作人。畢業於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女中(今已拆除,第三高女後改名為中山女中)。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外祖父袁勵衡為銀行家,曾執掌交通銀行。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統皇帝之師。母親的胞妹袁靜為作家。母親的胞姐袁曉園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瓊瑤的妹妹陳錦春、妹夫...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典文學數年。19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
張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台灣女作家,江蘇銅山人。筆名為曉風、桑科、可叵。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1952年入學北一女中。1954年舉家遷往屏東,就讀屏東女中。肄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