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2.22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秦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秦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秦。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後來「不約而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她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于聖曆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複立為太子。武氏晚年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則天退...
乾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自晚年以降乾隆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又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末期由盛轉衰。而乾隆的寵臣,既為後人所熟知的貪官和珅,在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帝下諭宣佈將其革職,下獄問罪之後,抄沒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王朝國庫十年收入,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貪。乾隆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傳位予十五子顒琰,自稱太上皇,至嘉慶四年駕崩(1799年)。 乾隆與清朝版圖雍正時,西藏與青海已正式納入版圖,乾隆時又平定西北、西南及回疆,...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民變。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趙佶好大喜功,不顧宋遼已百年和平相處,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合滅遼。1122年,金軍攻克遼南京(今北京)。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完顏宗望、乙室勃極烈完顏宗翰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趙佶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於無法挽回局勢。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
節流開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源節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陳述如何富國強兵的理念。他認為,君主如果不愛護人民、好大喜功、賞罰不分,會因此招致民怨,而使國家衰亡。因此,基層民眾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富有,國家就會富強。看似不重要的鄉野郊區,其實是國家財力的根本;而看似重要穀倉的儲量,卻不過只是枝微末節而已。所以,百姓能得天時,按照正常的時節從事耕作,是國家物資的主要來源;按照收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
不約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約而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秦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秦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秦。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
江郎才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江郎才盡」。見「江郎才盡」條。01.《隋唐演義》第三六回:「煬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蠻草詔,便覺江郎才掩。」
肺肝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劉邦不會對付自己,也拒絕了蒯通的提議。韓信雖深諳兵法,卻不懂政治,不像張良、蕭何懂得自保之道,又好大喜功,過於相信劉邦的為人。後來項羽自刎於烏江,楚軍敗亡,劉邦即削去韓信兵權,黜為淮陰侯。最後韓信被呂后以謀反罪名誅殺,夷其三族,這便是一代名將的下場。後來《史記》原文中的「披腹心,輸肝膽」演變成「肝膽相照」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赤忱相處。
心腹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劉邦不會對付自己,也拒絕了蒯通的提議。韓信雖深諳兵法,卻不懂政治,不像張良、蕭何懂得自保之道,又好大喜功,過於相信劉邦的為人。後來項羽自刎於烏江,楚軍敗亡,劉邦即削去韓信兵權,黜為淮陰侯。最後韓信被呂后以謀反罪名誅殺,夷其三族,這便是一代名將的下場。後來《史記》原文中的「披腹心,輸肝膽」演變成「肝膽相照」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赤忱相處。
肝膽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劉邦不會對付自己,也拒絕了蒯通的提議。韓信雖深諳兵法,卻不懂政治,不像張良、蕭何懂得自保之道,又好大喜功,過於相信劉邦的為人。後來項羽自刎於烏江,楚軍敗亡,劉邦即削去韓信兵權,黜為淮陰侯。最後韓信被呂后以謀反罪名誅殺,夷其三族,這便是一代名將的下場。後來《史記》原文中的「披腹心,輸肝膽」演變成「肝膽相照」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赤忱相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