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庭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庭抗禮」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1>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萬乘之主3>,千乘之君4>,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5>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庭抗禮」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1>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萬乘之主3>,千乘之君4>,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5>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
恬不為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不合理的事情,視之不以為怪。《西湖佳話.葛嶺仙跡》:「頃刻潮至,葛洪舉杯向之,稱其妙道,恬不為怪。」也作「恬不知怪」。
湛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煩惱、生滅輪迴。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妙道凝元,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正本澄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01.《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02.明.劉基《誠意伯文集.春秋明經.卷一九.公朝于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觀《春秋》之所書,然後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妙言要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要的言論和玄妙的道理。也作「要言妙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