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婆那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桑科「波羅蜜」的別名。參見「波羅蜜」條。
|
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邊塞上守烽火的亭子。通「燧」。《文選.班彪.北征賦》:「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更以婆娑。」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
|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國子監志.卷五.御製平定金川告成太學碑文》:「粵有金川娑羅奔者,居西蜀桃關以外,界綽斯甲、小金川之間。向曾從征,得受符檄,與諸土司齒顧。恃其險遠,夜郎自大,搆釁鄰番,各土司申訴封疆吏。」
|
蹣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旋行的樣子。唐.竇臮〈述書賦〉:「婆娑蹣跚,綽約文質。」
|
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餘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與潛縣交接處,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對,池水清澈冷冽,故名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錄了一段其他典籍對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鳳舞到錢塘。」「錢塘」指的是錢塘江,位於浙江省杭州縣城以南;「兩乳」則應指天目山的東西兩峰。這兩句話描述了天目山氣勢之奔放,峰巒起伏,蜿蜒至錢塘江...
|
斑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彩相雜不純。唐.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也作「班駁」。
|
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麻或其他纖維搓成細線,引申為紡織的意思。如:「紡績」、「績麻」。《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不績其麻,市也婆娑。」唐.韓愈〈圩者王承福傳〉:「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
|
瓜熟蒂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張纘〈瓜賦〉(據《藝文類聚.卷八七.菓部下.瓜》引)惟茲瓜之實茂,體太素之純精。翕玄潤於浮霄,含皇澤於夏庭。於是蒼春發歲,天地交和,乃啟沃壤,是殖是播。納佳種於畦畹。應時運而剖牙,揮萌散孽,栽葉負柯。蓊茸鬱薈,莽婆娑。晞慶雲以吐蕤,仰旭日之敷花。朝希重陽,夕承朗月。清露湛而霄降,翔風穆以晨發。振柯翹之繞若,顧惠氣以滋悅。感靈化而絪縕,睹佳實之並結。始懷徵而苦發,終感宮而甘通。信不和而自馨,與九鼎乎齊功。蔓草是藉1>,密葉是蔽。潛湫2>獨熟,墮莖落蔕3>。芬馥酷烈,氣暢4>雲際。申、狄不能詳其味,隸首不能為之計。 〔注解〕
(1) 藉:鋪墊。
(2) 湫:音ㄐ|ㄠˇ,低溼狹小。
(...
|
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纏繞。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詩:「娑蘿掩映迷仙洞,薜荔纍垂繳古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八.器部.繳腳布》:「繳腳布。時珍曰:『即裹腳布也,古名行縢。』」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