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指小妾、女。晉.張華〈輕薄篇〉:「童僕餘粱肉,妾蹈綾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徐氏遣妾請覽入府。」
作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女學作夫人,雖處其位,但言行舉止卻不優雅。語本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羊欣書如大家為夫人,雖處其位,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後常用來譏笑書畫作品模仿不真,筆法局促。《宣和畫譜.卷一.道釋敘論》:「若趙裔、高文進輩,於道釋亦籍籍知名者。然裔學朱繇,如作夫人,舉止羞澀,終不似真。」也作「學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佣人、女僕人。如:「他的母親從前曾在大戶人家充當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妾為「子」。《禮記.檀弓下》:「使吾二子夾我。」漢.鄭玄.注:「子,妾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嬰豈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
2.古時婦女對自己的謙稱。《禮記.曲禮下》:「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子。」《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子侍執中櫛,以固子也。」
3.女僕、使女。《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一應粗重事兒,又有張太太料理,更有許多子婆兒服侍圍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家中供差遣使喚的女及童僕。唐.白居易〈續古詩〉一○首之七:「豪家多僕,門內頗驕奢。」《三國演義》第一○三回:「豈其智之不如僕哉。」
呼奴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叫喊奴才差使女。形容人養尊處優,可隨時使喚奴幹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喫自在食,著自在衣,纖手不動,呼奴使。」也作「呼奴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的女僕。《北史.卷三○.列傳.盧同》:「將一老作食,妻子不自隨從。」《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小女從幼養嬌了,直待老自去喚他。」
2.輕視或辱罵他人的話。《晉書.卷九八.列傳.王敦》:「敦聞,怒曰:『我兄老耳,門戶衰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女。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都市錢陌》:「金銀七十四,珠珍、雇妮、買蟲蟻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長短使用。」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顧覓人力》:「府宅官員、豪富人家,欲買寵妾、歌童、舞女、廚娘、針線供過、粗細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使喚的奴。《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月給用度,賜絹萬疋,僮百人。」也作「童」。
奴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卑賤無恥,阿諛諂媚的態度。《抱朴子.外篇.交際》:「以嶽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奴顏睞者,為曉解當世。」也作「奴顏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