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源,提供參考。 《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1>,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注解〕 (1) 殊塗:不同的道路。塗,通「途」,道路。
知雄守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表示雖知如何剛強,卻安於柔弱,不與人爭。此為道家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宋.范仲淹〈老子猶龍賦〉:「知雄守雌,宛訝存身之際;絕聖棄智,潛疑勿用之時。」
尺蠖之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尺蠖行動時,先屈後伸,故用以比喻暫時委屈蟄伏,等待將來伸展抱負。《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且我以權取貴,得我略行,何嫌其恥?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殊路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源,提供參考。 《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1>,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注解〕 (1) 殊塗:不同的道路。塗,通「途」,道路。
安樂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邵雍稱其居為「安樂窩」。見《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邵雍傳》。後指安穩快樂的存身地。宋.戴復古〈訪趙東野〉詩:「四山便是清涼國,一室可為安樂窩。」也稱為「安樂鄉」。
異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源,提供參考。 《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1>,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注解〕 (1) 殊塗:不同的道路。塗,通「途」,道路。
霜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霜與雪。《列子.湯問》:「霜雪交下,川池暴沍。」《西遊記》第一回:「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龍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和蛇。比喻非凡的人。《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藏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安身。如:「藏身之所」、「大家守望相助,盜賊自然無處藏身。」
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存身、容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晚間在破窯中安身,外人見他十分過的艱難,都喚他做窮賈兒。」《紅樓夢》第一回:「只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