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1.1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本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控。成因:(1) 16、17、18世紀英國紡織工業的興起引起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 受到16世紀宗教改革的激勵,艱苦工作和儉樸生活得到宗教的讚許,傳統的輕視進取的觀念已消失。富人既是有道德的,經濟上不平等也是正確。(3) 歐洲貴重金屬供應量增加而導致物價飛漲。在此期間,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主要受益者是資本家。 特色(1) 生產工具的私有化:資本主義堅持私人財產的個人所有權,特別是生產工具的私人所有權。資本主義的支持者經常強調,在生產工具不受政府控制的情況下,將能最大化經濟的生產力。(2) 私人企業:在資本主義...
伊拉斯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荷蘭和比利時)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伊拉斯謨是一個用“純正”拉丁語寫作的古典學者。伊拉斯謨對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響,路德欽佩並渴望結交伊拉斯謨。可是後來馬丁•路德與伊拉斯謨交惡,馬丁•路德發表了《論意志的捆綁》來反駁他,此後伊拉斯謨公開指責馬丁路德的文章為野蠻的書。儘管伊拉斯謨終生都是一個天主教徒,但他尖銳地批評了當時他認為驕奢過度的羅馬教會,甚至拒絕接受後者授予的紅衣主教地位。在《論死亡之準備》(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聲明了自己的觀點——...
聖巴托羅繆慘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徒遊行期間,40個雨格諾派的教徒因為拒絕在聖體前跪下被殺。由此雨格諾派和天主教徒的關係惡化。當宗教改革席捲歐洲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也分裂成兩派,即維新教(主要是喀爾文教派,也稱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兩派。國王查理九世及母親梅迪契家族的凱瑟琳均屬天主教派,但貴族之間也發生了分裂。不久法國就陷入了激烈的內戰當中。1572年,所有胡格諾派首領都來到巴黎,參加新教派王位繼承人納瓦利的亨利(後來的法王亨利五世)的婚禮。在凱薩琳的同意下,指使天主教徒莫勒維爾(Maurevel)刺殺雨格諾派在巴黎的領袖,海軍將軍科利尼。但是僅...
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證神的存在、本質和宗教教義的學科。[例]十六世紀初期一連串的宗教改革,是促使神學發達的原因。
基督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世紀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的宗教,初期流行於亞細亞西部,現遍及世界。十一世紀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又從天主教分裂出許多新教派,如長老會、聖公會、浸信會、衛理會等。臺灣地區統稱新教。
密爾頓(Milton, Joh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得(Martin Luth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艦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艦艇、飛機、陸戰及岸防部隊等兵力所組成,且由同一指揮官所指揮的部隊。若冠上地理區名詞,則表示此艦隊擔負某一戰略區的戰略任務。如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等。[例]在歐洲宗教改革後,西班牙國王以捍衛舊教為理由,派遣無敵艦隊征伐英國。
長老教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新教的一派。起源於美國及蘇格蘭,奉法國宗教改革者喀爾文(John Calvin)的教義為宗旨。其教會行政採長老、牧師二元制,以會員自選的長老管理會務。
聖巴托羅穆慘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徒遊行期間,40個雨格諾派的教徒因為拒絕在聖體前跪下被殺。由此雨格諾派和天主教徒的關係惡化。當宗教改革席捲歐洲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也分裂成兩派,即維新教(主要是喀爾文教派,也稱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兩派。國王查理九世及母親梅迪契家族的凱瑟琳均屬天主教派,但貴族之間也發生了分裂。不久法國就陷入了激烈的內戰當中。1572年,所有胡格諾派首領都來到巴黎,參加新教派王位繼承人納瓦利的亨利(後來的法王亨利五世)的婚禮。在凱薩琳的同意下,指使天主教徒莫勒維爾(Maurevel)刺殺雨格諾派在巴黎的領袖,海軍將軍科利尼。但是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