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9.2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與宋代歐陽脩、蘇軾等古文大家之間一位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  學術:主張宗經復古,傳道明心。古文宗法韓愈、柳宗元,詩學杜甫、白居易,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導。王禹偁為宋代散文理論和新文風奠定了基礎。當初他對五代的浮華文風十分不滿,主張以韓愈和柳宗元為榜樣。他強調古文要「傳道明心」。可是他所指的「道」並非柳開所講的儒家道統之「道」,而是指民生和時弊,而他所謂的「心」只是指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和內心感受。他還要求文章平易暢達,反對用詞艱澀。因此,他的散文平易近人,風格古雅簡淡,自然明快,藝術性較高,而且處處反映現實和社會,鮮...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2000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事蹟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中國帝王置於世界與宇宙的中心,是天上與地下間的樞紐。對下,帝王秉承天命,代天而治;對上,帝王為人世的代表, 承擔對上下四方祭祀的責任,遠古時領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鞏固了。對儒者...
大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學問、藝術的造詣很高,為人所宗法者。如:「國畫大師」、「國學大師」。《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兼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法上稱一子繼承兩房。清.俞樾《俞樓雜纂.卷一一.喪服私論》:「道光間議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則為所生父母斬衰三年,而為兼祧父母齊衰不杖期。」《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後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
不加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置可否」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注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成(2)《明初官制》佚(3)《陞官圖說》佚(4)《續竹書紀年草稿》佚(5)《綱目紀年》佚(6)《論宗法》未成3.音韻學部(1)《新韻譜》佚4.文學部(1)《廣陽集》佚(2)《廣陽詩集》疑尚存(3)《離騷經講錄》佚5.其他(1)《日記》:由《廣陽雜記》摘錄選輯而成,佚(2)《廣陽雜記》佚(3)《日知錄》佚(4)《友譜》佚其中《新韻譜》、《明史》、《水經注疏》三書,為其一生極欲完成者,結果三書中只成《新韻譜》一書,其二書之所以不成,誠如全祖望所言:「凡繼莊所撰著,其運量皆非一人一時所能成。」 思想觀點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
晉楚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僖王,僖王乃承認其為晉侯。依封建秩序僖王討伐武公,如今不僅不討伐,反而承認武公,這無異是否認周朝以宗法為基礎的封建制度,也喪失了自己的合法立場。晉武公之子獻公殺盡成師分出的貴族,並將勢力從山西南部擴大到河南西部,開闢了通往成周的交通路線。獻公後,晉室內亂。文公繼位,拔擢人才治理事務,保障是階級的經濟生活,以加強軍力。西元前636年,周室內亂,襄王逃於鄭。晉文公平定周室內亂,助襄王回周,因功得賜南陽地。西元前633年,楚率陳、蔡等國圍宋都 ,文公援宋,與齊、晉大軍大敗楚軍於城濮,阻止楚國北進。歸途中文公於踐土建臨時王室,...
無所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置可否」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注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黃蘗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派別之一。創始於唐代福建黃蘗山的正幹禪師,斷際禪師希運繼之大振宗法。盛於宋,衰於元,至明代因隱元而復興。清順治十一年(西元1654)隱元應日本的邀請東渡,遂為日本黃蘗宗之祖。
曹洞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師徒所創。屬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頭希遷即事而真的見解,也就是從個別事物上,顯現本然無別的理體。到良价從而發展五位君臣的說法。本寂則是大振曹洞宗風的人。此後此宗風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從如淨禪師受法,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禪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臨濟宗法脈不絕,直到現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