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老殘遊記》第五回:「我當初恨他報案,毀了我兩個弟兄,所以用個『借刀殺人』的法子,讓他家吃幾個月官事,不怕不毀他一兩千吊錢。」也作「借劍殺人」。
誣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訛指、冤枉。《紅樓夢》第六九回:「皆因張華拖欠了我們的債務,追索不與,方誣賴小的主人那些個。」《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那也是他學裡幾個秀才誣賴他的。後來這件官事也昭雪了。」
昭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清冤枉。《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那也是他學裡幾個秀才誣賴他的,後來這件官事也昭雪了。」《老殘遊記》第一八回:「職員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銀子聽憑大人發落。」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使,在他臨死的時候,拉著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 ……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他以為一個人事親、事君的最後目的在於揚名後世,以顯父母,這乃是最大的孝道。 他看到自孔子死後,至今四百多年,諸侯兼併,史記斷絕。 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所以內心十分惶懼不安,熱切地希望司馬遷完成這未竟的大業。 著...
公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家的事務。《孟子.滕文公上》:「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也作「官事」。
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專司判斷官事的官。金時置按察司僉事,明代時都督、都指揮、按察、宣慰、宣撫等司均置僉事官。民國初年時,中央各部局亦設有僉事,位在參事之下,主事之上,現已廢除。
斷送老頭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隱士楊朴受真宗召見,真宗問楊朴臨行時是否有人贈詩,楊朴回答說:「唯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放楊朴回山。見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隱逸.書楊朴事》。後用以指被官事所羈,不能自由自在。
下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宋.劉克莊〈白社迓客〉詩:「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見青山急下頭。」
一心一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心一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心一意」出自於《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其中記載,三國時魏國大臣杜恕在寫給上司宋權的一封信中說到:「若令下官事無大小,咨而後行,則非上司彈繩之意;若咨而不從,又非上下相順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意思是自己雖為下屬,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問過上司,那麼上司訂定的原則就沒有意義了;假使問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決定去做,也是不應該。所以在很多事上,就自己作主了。其中「推一心,任一意」是指揣測上司的想法,與上司同心。「一心一意」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捨。他妻子見慣了的,況是女流,愈加信...
打官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與人發生訴訟的事。元.張國寶《羅李郎》第三折:「怕甚麼金瓜武士,我和那潑奴胎情願打官司。」《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老兄,我聽見說令弟和人打官司來著,是真的麼?」也作「打官防」、「打官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