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損已久的北渚亭,並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寄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寓居。《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躬歸國,未有第宅,寄居丘亭。」《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也作「寄寓」。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第一首「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不僅寫出了江上關塞的風高浪急,蕭條晦暗,驚濤駭浪,也寄寓了詩人極度不安的心緒與抑郁不平的心情,同時也象徵了國家政局的不穩與不安的前途。其他如「魚龍寂寞秋江冷」、「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州前蘆荻花」,也將詩人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 用字精鍊準確杜甫曾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見他十分著重字詞的錘鍊。《秋興》亦可見其鍊字之功力。如第六首:「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這裏的「風煙」影射戰火(「烽煙」)。又瞿唐與曲江相去萬里,但現卻因「風煙」而相接。詩人諷刺地以「接」寫離散,就...
主文譎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對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規諫的意思。語本《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楚楚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楚楚可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綽(西元314∼371),字興公,東晉太原人。是東晉著名的辭賦家,也是一位志節高尚而不肯趨炎附勢的官吏。東晉時清談之風盛行,反映在詩歌中即為玄言詩,孫綽和許珣就是此種詩風的代表。他將滿腹的情感寄寓於名山大川和詩文之中,寫有〈遂初賦〉、〈天臺山賦〉等。《世說新語.言語》中記載了孫綽的一則事蹟。孫綽作〈遂初賦〉,描述隱居之樂。他將房子建築在山谷之地,過著滿足於現實而不覷求的生活,表明自己不再追逐名利。屋前種植了一棵松樹,一直以來都親手細心地培育照顧。當時高世遠是他的鄰居,有一次就跟孫綽說:「小松樹纖弱柔美的模樣,看起來非常柔嫩可愛,但是卻永遠無法成為有...
錢謙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錢對此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後在蘇州,寄寓拙政園。順治六年已丑,返常熟,移居紅豆山莊。康熙三年(1664年),錢謙益病故,享年82歲。葬於虞山南麓。34天後,柳如是自縊身亡。家有絳雲樓,以藏書豐富著稱,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這些藏書後來部份毀於大火,所遺書籍,儘數贈給族曾孫錢曾,錢曾死後,其書盡歸泰興季振宜。 評價黃宗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一」。凌鳳翔稱「前後七子而後,詩派即衰微矣,牧齋...
做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供應所需的一切,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寓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寄寓國外的有錢人。如:「他把家產變賣後,移民國外去當寓公。」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損已久的北渚亭,並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光陰、歲月。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盈虛,隨中和而任放。」宋.陸游〈寄題胡基仲故居〉詩:「浮雲每歎成蒼狗,空谷誰能縶白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