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326 ms
共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傳於民間的俚俗歌曲。曲調流暢,結構工整。唱詞呈現三、五不等的句型,且富於變化,亦因流傳而趨於穩定。並多用襯字、襯句來擴充音樂結構,以加強情感的表達。內容以描述歷史傳說故事、忠孝節義事為多。也稱為「小曲」。
|
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西、陝西的地方小曲。《通俗編.俳優》:「今以山陝所唱的小曲曰西曲。與古絕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
|
旱天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廣東音樂,最早見於西元一九二一年丘鶴儔所編《弦歌必讀》,是揚琴家嚴老烈根據廣東戲曲的過場曲〈三寶佛〉中的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編而成。原曲〈三汲浪〉的曲調平穩、低沉,改編成〈旱天雷〉後的樂曲變為活潑、歡快。本曲表達了天逢久旱,人們看到烏雲,聽到雷聲時所表現的喜悅心情。
|
時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當時流行的民歌、曲調。如:「天津時調」、「北平時調」、「時調小曲兒」。
|
浪漫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無固定形式的抒情小曲(器樂曲)或歌曲。流行於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中期,曲調較為細緻,情感亦較豐富。如貝多芬的〈F大調浪漫曲〉、〈G大調浪漫曲〉。
|
塞上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是一首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最早見於李芳園根據華秋蘋《琵琶譜》中的五首獨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臺〉、〈訴怨〉等,綜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曲調婉轉細膩,以左手推、拉、揉、吟等技法,來描繪痛苦和哀怨的情緒。
|
單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藝名。一種流行於北京、天津和東北等地的曲藝。由明清流行的時調小曲和岔曲合流後逐漸形成,初為三人或多人分別彈三弦、打八角鼓拆唱,稱為「八角鼓」。後由一人演唱並手持八角鼓司節奏,另由伴奏者彈三弦,所唱內容多為民間故事,稱為「單弦」。也作「單絃」。
|
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山西蒲州的劇種,清代稱山西梆子或山陝梆子。音樂以七聲徵調為格式,唱腔以梆子腔為主體,間雜小曲、崑曲。
|
白雪遺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華廣生編,四卷,為小曲總集。蒐集題材廣泛,有小曲歌詞七百八十首,其中以描寫男女間的愛情作品居多。另尚有小說、戲曲人物故事和寫景的作品。書末並附有彈詞《玉蜻蜓》九回。
|
紡棉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描述銀客張三出外貿易,三年未歸;其妻王氏思夫,於紡棉花時歌小曲自遣。張三歸,竊聽,又拋銀入牆試之,妻為所動,開門,夫妻相會。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