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著整齊的少年。明.吳偉業〈滿江紅.咕酒南徐〉詞:「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偏輕敵。」清.俞陛雲〈浣溪紗.山色林光一碧收〉詞:「山色林光一碧收,小車穿葦宛行舟,退潮裙此淹留。」
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何隨無意中見到有人盜採自己園中的竹筍,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因為擔心腳步聲驚嚇小偷,使他驚逃受傷,所以脫下木提在手中回家的故事。見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一.後賢志》。後用以比喻對竊賊的寬容大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木材做底的鞋。平面、無邊、有耳。走路會發出喀喀的響聲。例:阿太做仔个功夫一流。(曾祖父做木的功夫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鞋,鞋底有齒狀突起。折指折斷齒。晉謝安聞謝玄大破苻堅,外貌如常,但在過門檻時卻折斷齒而不自知。見《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後用以形容欣喜難抑。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之一:「憐君嗜好更迂闊,得我新詩喜折。」
連齒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的一種鞋。以木頭製成,鞋底附有雙齒,有活動和固定二式。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夫婦墓出土的兩雙木即是。《南史.卷一.宋本紀.武帝》:「性尤簡易,嘗著連齒木。」
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旅遊、登山時所穿的鞋。參見「謝公」條。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閒遊悵然興懷憶與微之同賞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鏡湖之遊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韻寄微之〉詩:「立換登山,行攜漉酒巾。」宋.張炎〈臺城路.翠屏缺處添奇觀〉詞:「調水符閒,登山在,卻倚闌干斜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旅遊、登山時所穿的鞋。參見「謝公」條。《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暗想雲峰尚在,宜陪謝重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火車線站名
對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京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防城地區的農村京族聚居區。每逢京族傳統節日「哈節」或中秋佳節,多在月夜,青年男女身著民族盛裝,聚集在草坪表演。先互相對歌,而後從腳上脫下花木(木板拖鞋)相互對認,男女各出示一只,若左右成為一雙,信為天作之合。繼而,相互踫打花起舞,借以表達愛慕之情。動作簡樸,多為即興發揮。節奏多變,舞蹈歡快、熱烈。由鼓、鑼、鈸、木魚等打擊樂伴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