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劃分、度量。《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淮南子.要略》:「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
眺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望。《禮記.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背向、背著。《戰國策.趙策三》:「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
驚天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時間車馬奔馳,像忽然響起的雷聲,聲音很大,足以遮天動地。獵人分散四處,各自追逐自己中意的獵物,沿著山陵,順著沼澤行進,人數多到像天上密佈的雲、傾注的大雨。後來「驚天動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聲勢驚人。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朱桓》:「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
震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受了外力的影響而搖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一時沒有主意,見一顆大樹在眼前,郭孝子扒上樹去,又心裡焦他再來咆哮震動。」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遞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次減少。《宋史.卷六.真宗紀》:「詔兩京死罪以下遞減一等,緣山陵役民賜租有差。」
德隆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六四.簡文三子列傳.會稽文孝王道子》元顯無良師友,正言弗聞,諂譽日至,或以為一時英傑,或謂為風流名士,由是自謂無敵天下,故驕侈日增。帝又以元顯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劉氏為會稽王夫人,金章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
漢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下的死黨樊噲、周勃等,成為他後來稱霸天下的基本班底。西元前209年,劉邦奉命押送一班囚犯至咸陽修驪山陵墓,但一路上犯人逃去大半,劉邦索性釋放了餘下犯人,並帶領其中十餘人一起造反,逃入芒硝山中之間(這也是秦法苛重,逼人造反的一個例子),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奇事,據說劉邦喝醉酒後斬了一條擋道的大蛇,後來有個老婦人在當地哭泣,說她兒子乃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斬了。此事雖不可信,但代表了秦朝行將被漢朝所取代的象徵意義,歷來被廣為傳播。對於劉邦為何能得天下,在當時和後世都引起了很多探討,能用人、善於用人無疑是一大關鍵。韓信、陳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