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27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帶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鉤蛾Albara reversaria opalescens體翅呈鐵灰色,雄蟲觸角櫛齒狀,雌蟲絲狀。前翅深灰色覆淺紫灰色厚粉狀,前緣及緣毛為紫棕色混雜赭色;中室端具有兩個斜的污色點,後中線斜走,棕色,於頂角下方與中斷的棕色亞外緣線會合。後翅混雜赭色。翅反面灰色無紋。成蟲5月和10~12月出現於中、北部低山地。寄主植物為為殼斗科(Fagaceae)的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老熟幼蟲會於葉基部吐絲化蛹。有關本種描述內容主要參考Wileman(1914)、張保信(1989)及Sen and Lin(2002)所發表之文獻。
L紋帶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色土黃色。前翅以土黃色為主,而翅基處與翅臀區近外緣處有大片淺黃色斑紋,其淺黃色斑紋中有土黃色碎斑。後翅黃色並有兩區土黃色斑塊,其餘部分有土黃色碎斑散布。
銀端帶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銀端鉤蛾 (Oreta brunnea)被歸屬於鉤蛾科(Drepanidae)鉤蛾亞科(Drepaninae),目前僅知產於台灣。本種的前翅為桃紅色底,雜有黃斑與黑色細短波浪紋,翅端鉤狀,有銀白色花紋,有一條黑線自翅端後一直延伸到後緣前方;後翅為桃紅色底,黃色斑區域較大,有黑色細短波浪紋。

帶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鉤蛾Leucobrepsis fenestraria 體型小,於台灣數量稀少。 觸角櫛齒狀。體白褐色。前翅淡褐色,散佈褐色鱗,頂角彎曲呈鉤狀,外緣略微突出,中線及外線黑褐色,兩線中央於Cu2及M2脈間具三塊半透明圓斑,亞外緣線淡色呈波狀,外緣線黑褐色呈鋸齒狀;後翅淡褐色,各橫線為黑褐色,內線及中線平直,亞外緣線呈波狀,外緣線呈鋸齒狀。翅反面淡褐色,前翅中央暗褐色,半透明斑塊明顯,外線寬呈黑褐色與後翅中線相連,亞外緣線及外緣線黑褐色。其幼蟲取食殼斗科植物;成蟲出現於8月。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張保信(1989)及王效岳(1995)所發表文獻之內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狀彎曲,具有探取、懸掛、連接等功能的器具。如:「釣鉤」、「掛鉤」。漢.劉向《新序.卷五.雜事》:「管仲射小白,中其帶鉤。」《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繫綁,像繩子一類的長條物。如:「腰帶」、「絲帶」、「鞋帶」、「皮帶」。
泛指長條形的物體。如:「海帶」、「錄音帶」。
區域、地區。如:「地帶」、「熱帶」、「寒帶」、「亞熱帶」、「沿海一帶」。
隨身攜著、拿著。如:「攜帶」、「帶球跑」、「出門記得帶錢。」
佩掛。如:「佩帶」、「帶劍」。
引導、率領。如:「帶路」、「帶隊」、「帶兵」、「帶領」、「帶動唱」。
含有。如:「面帶笑容」、「愛滋病帶原者」。
加上、附加。如:「連帶」、「連說帶笑」。
竊鉤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腰帶上的掛鉤,常以金玉打造裝飾。竊鉤竊國語本《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指偷竊帶鉤這種小東西的人遭受刑戮,偷竊國家權柄的大盜反而封為諸侯。用以諷刺是非賞罰的顛倒錯亂,或法制的敗壞。
鳥蟲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是春秋戰國到兩漢期間,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吳、楚、宋、越等地區的美術字體。此種字體是在篆書結構的基礎上,加上鳥蟲形體的紋飾,因而得名。最初純屬裝飾,多鑄刻於兵器、樂器及酒器銘文,後由於此種字體的筆畫盤旋屈曲,花樣繁多,不易作偽,所以漸用於書寫旗幟及符信,後也用於璽印、帶鉤等題名。傳世有吳王子于戈、楚王酓璋戈、宋公欒戈、越王句踐劍等器。
射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原為齊公子糾做事,公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帶鉤,後來小白用管仲為相的故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鉤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鉤手指配帶鉤的士兵。《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操急引軍退五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鉤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