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箬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斗笠又稱笠帽、竹笠、箬笠、篛笠,是一種以竹子編成的寬大帽子,呈圓錐形,是將成熟竹子劈成竹篾用以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或竹篾,並使用絲線固定,是東亞及東南亞農夫及漁民的傳統日常服飾,輕便好用,可遮陽擋雨。臺灣早期有大量出產,俗稱「葵笠仔」,但現在市面上以大陸貨為主。可用來遮陽避雨。 斗笠常見於中國文學之中,如:《紅樓夢》、《漁歌子》等。
蘆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蘆薈的葉子中帶有苦味的黃色液體,我們稱為苦蘆薈,有很強的緩瀉作用。苦蘆薈通常可以促進結腸收縮,通常服用8-12小時後,就會開始順利排便。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蘆薈英文關鍵字: aloes 參考書目註1:植物百科一本通,幼福編輯部,幼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頁371-372。註2:藥用植物小百科,薛佛里爾著,貓頭鷹出版,2003,頁32。
外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平常服裝外面所加的禦寒外衣,稱為「外套」。《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一個脫去元色外套,換了一件水田披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潤澤的樣子。唐.元稹《鶯鶯傳》:「常服睟容,不加新飾。」
禮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便服、常服
微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隱藏身分,變更常服,避人耳目。《孟子.萬章上》:「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唐.皇甫枚《溫京兆》:「街鼓既絕,溫微服與吏同詣黃冠所居。」
直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後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水滸傳》第九回:「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輪起來打兩個公人。」《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也稱為「直襬」、「直身」。
祛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除或治療病痛。如:「懂得中醫的人說,常服靈芝,可以袪病延年。」
襴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讀書人的家常服飾。《宋史.卷一五三.輿服志五》:「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腰間有辟積。進士及國子生、州縣生服之。」《土風錄.卷三.襴衫》:「按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於其下著衫及裙,名曰襴衫。以為上士之服。……或云當為藍衫。」也作「藍衫」。
直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後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纏騣大帽,穿青絹直襬,攦手洋洋,出來下階。」也作「直裰」、「直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