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泰民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四.山川神》:「每歲海潮大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封神演義》第一七回:「陛下當改惡從善,親賢遠色,退佞進忠,庶幾宗社可保,國泰民安,生民幸甚。」也作「民安國泰」。
起死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弃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1>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2>,以取外三陽五會3>。有閒4>,太子蘇5>。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6>,以八減之齊7>和煮之,以更熨8>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9>,但服湯二旬10>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11>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注解〕 (1)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名醫。唯史記所載扁鵲故事,則非一人,而以扁鵲...
想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渴想盼望。《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三國志.卷二二.魏書.陳群傳》:「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
驥老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驥伏櫪」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據《宋書.卷二一.樂志三》引)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驥1>老伏櫪2>,志在千里;烈士暮年3>,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解〕 (1) 驥:音ㄐ|ˋ,千里馬。 (2) 櫪:音ㄌ|ˋ,馬槽,泛指馬房。 (3) 暮年:老年。〔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二三.樂志下》
玉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請他人因愛護而助成某事。《水滸傳》第四回:「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一應所用,弟子自當准備。煩望長老玉成。幸甚!」《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贊襄其事,謂之玉成。」
流水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雲流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據《蘇軾文集.卷四九.書》引)軾啟。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軾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敢復齒縉紳。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1>自然,姿態橫生2>。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
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對師父的尊稱。為胡語的音譯,意譯親教師、依學、近誦等。在中國寺院,一般只用來稱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間也以和尚泛稱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敢煩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保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管收存,使事物、性質、意義、作風等繼續維持下去,不受損害或發生變化。《南史.卷二六.袁湛傳》:「自念負罪私門,階榮望絕,保存性命,以為幸甚,不謂叨竊寵靈,一至於此。」
民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民的心向、願望。《荀子.大略》:「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實為幸甚。」
常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兄弟。《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伏願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極之心,天下幸甚!」也作「棠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