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0.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尤其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 Vygotsky)所持的社會知識建構論,認為我們習得的知識是在社會情境脈絡和互動過程中所形成,提供了「認知學徒制」學習理論基礎,於是學者乃設法將傳統的「學徒制」和近代「認知理論」加以結合,建構出「認知學徒論」理論,一方面可以保存傳統的「學徒制」的優點,一方面又可以擴大傳統「學徒制」的效果。所以這種理論在1990年代提出之後,不管是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行政人員培育或是班級教學改進,都獲得很大的迴響,而且其應用效果是正向的,頗受肯定。雖然「認知學徒制」和傳統...
經驗學習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基於John Dewey經驗教育哲學、Kurt Lewin的經驗教育哲學、Vygotsky的知識建構論以及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依此整理出學習的循環圖。研究者整理Kolb(1984)的論述以及參閱其他學者相關著作(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07),加上自我的瞭解,簡略說明經驗學習圈內涵與重點。(一)體驗(Experiencing):參與者擁有開放的意願,透過引導者有技巧的帶領,將自己置身於活動中感受任何具體經驗,並學習到有價值的樂趣。(二)反思內省(Reflecting):將活動中所見、所聽、所聞、...
建構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是個人的事,還要重視社會脈絡,要由環境的角度去設計,並透過人際經驗的發展維持。維氏的觀點影響社會建構論,事實上要為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下定義並非易事,因為激進的建構論與社會建構論的主張頗為分歧。然其共同主張大抵包括:人們知識形成是主動建構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並非真理而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知識有其發展性並非一成不變。 對傳統教學的三項批評1.還原主義(re...
社會科教學的建構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建構論及其相關理念已發展一段時間,然而一個完備的建構教學論迄今仍未出現。不過可喜的是,有一些學者正依循著此一理念的精神,嘗試發展出一些相關的教學模式,可作為實施與探究建構式教學的參考。茲舉數列如下:目錄1 一、yager(1997)所發展出來的CLM(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式的建構教學模式:2 二、Driver等人所發展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3 三、Lawson,Abraham,and Renner等提出的三段式的教學模式: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yager(1997)所發展出來...
讀者覺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且在合於溝通規範的要求下,用他人所能理解的方式來作表達,即發揮讀者覺察(林憲治,2004)。社會建構論者視讀者與寫作者為共同建構者,此種溝通的整合概念(an integrative conception of communication)批判過去將閱讀和寫作、讀者和作者涇渭分明的陳舊觀點(陳鳳如,2000),重新詮釋閱讀與寫作的歷程。基於社會互動模式的觀點來看讀者覺察,寫作歷程中除了寫作者本身外,「讀者」同時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準此觀點,Flower & Hayes(1980)在其寫作歷程模式中,就將「讀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