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到山上長著許多類似人形的草木,竟以為都是晉軍。於是回頭對他弟弟苻融說:「你看那山上,還有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2.語譯比喻一個人倚仗著背後的強大勢力去欺負人。 3.故事內容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有一次楚宣王很不明白的問大臣江乙:「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江乙便回答:「大王!讓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吧!曾經南山有一隻餓了很久的老虎,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乃。表示轉折以承上文的關係。《戰國策.趙策一》:「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弩射出的箭,到射程盡頭,已經沒有力道。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參見「彊弩之末」條。《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螳螂舉起雙臂,想要阻擋車子。比喻不自量力。語本《莊子.人間世》。[例]面對強大的惡勢力要用智取,如果硬碰硬正面對抗,無異是螳臂當車,必定會失敗。
如虎添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本是猛獸,添加翅膀更形凶猛。比喻原本已相當優越的條件,增加助力更見強大。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例]本公司有您的加入,簡直是如虎添翼,相信今後公司一定大有可為。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