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1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助學習/記憶不同的知識,譬如說,應用機械學習方法(rote learning methods)來加強記憶,以及應用SQ3R(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讀書策略(包括瀏覽、質疑、閱讀、記誦、複習等五個步驟)來培養學生學習求知能立等。如前所述,訊息處理學習論在教學實踐上影響極大,不但建立了知識分類的心理基礎─如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的區分、及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的分類;也為教學科技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惡、殘忍。如:「狠毒」、「心狠手辣」。《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他為人更狠,但有些小人之才,博聞強記,能思善算。」
有聲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閻爾梅〈知人論〉:「其言之出入風雅,有聲有色者,其人必強記博聞,善屬文,堪備顧問者也。」
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用來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 (3) 懷刺:身懷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頤(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皆其弟子,世稱濂溪先生,卒諡元公。 (5)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6)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參考資料〕 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據《豫章先生文集.卷三○》引)范...
天翻地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劉商,字子夏,彭城人,少時博學強記。大曆進士,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他能文善畫,喜好道術,詩以樂府見長。著有〈胡笳十八拍〉傳世,當時兒童婦女皆能誦之。〈胡笳十八拍〉是敘述漢末才女蔡琰陷胡的坎坷際遇。蔡琰,東漢陳留圉人,名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
翻天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翻地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朝詩人劉商,字子夏,彭城人,少時博學強記。大曆進士,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他能文善畫,喜好道術,詩以樂府見長。著有〈胡笳十八拍〉傳世,當時兒童婦女皆能誦之。〈胡笳十八拍〉是敘述漢末才女蔡琰陷胡的坎坷際遇。蔡琰,東漢陳留圉人,名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
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好。《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常爽傳》:「篤志好學,博聞強識,明習緯候,五經百家多所研綜。」也作「博聞強記」、「博聞彊記」、「博聞彊志」、「多聞強記」、「洽聞強記」、「強記洽聞」、「彊記博聞」。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學習者真實的情境,以利學習者進行學習。因此,根據情境學習 理論,透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進行學習,可以增強記憶及平緩遺忘曲線。在Godden與Baddeley的實驗研究中,針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員進行記憶實驗,實驗內容為20個名詞,有些在陸上,而有些是在水中,實驗結果,在陸地上學習到的名詞,在陸地的情境 中較容易憶起;而在水中學習到的名詞,則處於水裡的情境較容易憶起。由此可得知,情境學習對於記憶的保存有極佳助益,而問題導向學習亦特別強調以真實世界 的問題作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習者以各種不同的角色扮演去體驗各種不同的互動歷程,融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