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8.5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款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鐘鼎彞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紋。凹者為款,凸者為識。
2.書畫上的落款和題字。
宗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所得到的。《左傳.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彞器。」晉.陸機〈弔魏武帝文序〉:「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裘可別為一藏。」
2.特指資財收入。如:「月所得」、「營利所得」。《漢書.卷九一.貨殖傳.程鄭》:「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古香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古色古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
趙明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对两《唐书》多作订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
螭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螭獸頭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於鐘鼎、彞器、印章、碑首、石階、石柱等處,作為裝飾之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禮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禮制社會,喪葬、朝聘、宴享、祭祀時所使用的器具。如鬲、甗、鼎、尊、簋、豆等。《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贊曰》:「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也稱為「彞器」。
2.禮記篇名。取記禮使人成器的意思。
明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陪葬的物品。古代有陪葬的習慣,每以器皿用具葬於墓室,以為死者來生之用。《儀禮.既夕禮》:「陳明器於乘車之西。」漢.鄭玄.注:「明器,藏器也。」《列子.楊朱》:「相捐之道,非唯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錦,不陳犧牲,不設明器也。」
2.明德之器、神明之器。《左傳.昭公十五年》:「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彞器於王。」
蜼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日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與山水近,與市朝遠;與異石古木哀吟清唳近,與塵壒遠;與鐘鼎彝器法書名畫近,與時俗玩好遠。故風流儒雅、博物好古之人,文章往往殊邈於世,其結習使然也。」。後人稱李日華有「兩多」,著作多、別號多。崇禎八年(1635年)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