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20.1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所得到的。《左傳.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彞器。」晉.陸機〈弔魏武帝文序〉:「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裘可別為一藏。」
2.特指資財收入。如:「月所得」、「營利所得」。《漢書.卷九一.貨殖傳.程鄭》:「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實質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目所得受通貨膨脹影響後,實際可購買財貨的能力。此以購買力來表現的所得,稱為「實質所得」。
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修行者證得空性時,心中沒有自己證得什麼的心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一無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也沒有得到。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八.通榜》:「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所見即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排版或電子組頁系統處理圖文排版時,在螢幕上所見之內容,與輸出之成果完全相同。乃〝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之縮寫。
綜合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納稅義務人於一定期間內,從各方面所得的淨額課徵的稅。將各種不同性質的所得合併稱為「總所得」,以為課稅標準,由總所得中減去依法應扣除減免的數額,依一定稅率計徵,與依照所得性質分別課稅的分類所得稅不同。其先徵分類所得稅,更合計各類所得而徵綜合所得稅。
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收入之俗稱,相對於淨收入而言。
所得差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個人的所得不相同,即所得差異。造成所得差異的原因,有許多理論解釋,如:
  1.工資差異平等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認為不同的工作,可能因危險程度或是其他條件不同,而必須提供不同的所得。又如某些工作要求較高層次的工作技巧,因之須提供較高薪資,以為其受訓成本之補償。
  2.非競爭群體:指除了工作之間互有差異外,人與人間也有差異。如果能幹的人供給較少,其享有較高薪資,乃是因為供給不足(屬於非競爭群體)的緣故。
  3.機構因素:在不完全競爭下,機構因素可解釋所得差異,如工會化程度、薪資表之有無、社會習俗、工業集中化程度等。
  4.機...
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按比率,向個人或營利事業單位課徵所得的一部分作為國家經費。始創於英國,後有多國採行。我國於民國二十五年制定條例施行。
所得彈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濟學上指因個人所得變動所引起需求變化的相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