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儼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彿、好像。[例]他年紀雖小,但言行舉止儼然大人一般。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àng釋義︰猶「心曠神怡」。見「心曠神怡」條。 01.元.王沂〈雪溪詩序〉:「玉峰攢巒,環列拱嚮。徉臨望,心移神曠。」 參考詞語︰心曠神恬注音︰ㄒ|ㄣ ㄎㄨㄤˋ ㄕㄣˊ ㄊ|ㄢˊ漢語拼音︰xīn kuàng shén tián釋義︰猶「心曠神怡」。見「心曠神怡」條。 01.元.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這枕抱著呵!骨清毛爽;靠著呵!心曠神恬;枕著呵!夢斷魂勞。」 參考詞語︰心怡神曠注音︰ㄒ|ㄣ |ˊ ㄕㄣˊ ㄎㄨㄤˋ漢語拼音︰xīn yí shén kuàng釋義︰猶「心曠神怡」。見「心曠神怡」條。 01.《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二三.泰和記.劉蘇州席上寫風情》:「幸青皇肯憐,幸青...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明白的呈現在眼前。[例]他望著發黃的相片,往事歷歷在目,彿又回到舊日的時光。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閉月羞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注解〕 (1) 髣髴:音ㄈㄤˇ ㄈㄨˊ,似乎、近似,亦作「仿佛」、「彿」。 (2) 飄颻:隨風飄動。颻,音|ㄠˊ。亦作「飄搖」。 (3) 迴雪:形容舞姿曼妙,宛如雪因風而飄舞。 2.「羞花」:唐.李白〈西施〉詩(據《全唐詩.卷一八一.李白》引)西施1>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注解〕 (1) 西施:春秋越國美女,越國苧蘿人,生卒年不詳。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須欋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蘋科蘋屬。生在淺水中,葉有長柄,由四片小葉生在葉柄頂端形成一複葉,葉柄下部歧出的小枝上生有孢子囊,四片小葉形成的複葉彿田字。全草可入藥,汁為清涼劑、利尿劑。[例]蘋的裸葉浮於水面看似浮萍,其實兩者不同。 △白蘋、田字草、四葉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彿、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孚是位很有才華的人,於金陵(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任官職時,在官舍東邊建造了數間相連書房,由兩側看來彿是在船中,故名曰「舫齋」。有個客人參觀後說:「說你是個隱居之士,但卻又講究忠義,有功名之圖;說不是呢,卻又放情於山水,優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莊子.達生》有孫休者,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休居鄉不見謂不脩,臨難不見謂不勇;然而田原不遇歲,事君不遇世,賓於鄉里,逐於州部,則胡罪乎天哉?休惡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无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今汝飾知1>以驚愚,脩身以明汙2>,昭昭乎3>若揭4>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无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注解〕 (1) 飾知:裝作有智慧而弄巧欺人。飾,偽裝、假裝。知,音ㄓˋ,同「智」,智慧。 (2) 明汙:突顯他人的汙穢。 (3) 昭昭乎:明白顯著。 (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彿、好像。如:「音容宛在」。《詩經.秦風.蒹葭》:「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宋.陸游〈舟中〉詩:「悠然滄洲趣,宛與塵世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