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共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蹄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後肢的上半部。肉多而富脂肪,常用來紅燒。
|
水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才能上來呼吸,也因為水獺的肺較大,在水下停留的時間更可長達4分鐘,在水中游動的時候,水獺長著蹼的後肢會用來掌握方向,並不提供動力。水濑雖然害羞,但其實也難以捉模,許多時候常會在泥濘路上和雪上滑行,但其實也只是為了好玩。雖然水獺與水關係密切,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陸地上度過的,陸地上常有水獺的糞便,用來表示牠們的領地範圍。水獺的也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任何時期幼兒水獺都能夠誕生。(註1) 大水獺大水獺主要是世界上最長的水獺,只是牠的體重比不上水獺,主要生活都在河流上和茂密森林的沼澤裡,通常以魚為食。大水獺的皮毛非常珍貴,由於...
|
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外形似狼,前後肢各有四趾,比其他犬科動物少一趾。聽、嗅、視覺都非常敏銳,犬齒像刀片一樣銳利。善跳躍,性凶殘,常群體合作圍捕鹿、水牛等大型獵物。
|
蒼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雙翅目。體似家蠅而蒼黑,頭部黑,複眼紅色,胸背有縱紋四條,體側有粗硬毛,腹藍分四環節,多毛。腳密生粗毛,後肢特長。夏時最多,紛集於腐臭物體上。也稱為「蠅子」。
|
恐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中生界棲息陸地的爬蟲類。頸尾均長,後肢長於前肢,時以後肢及尾直立,形狀可怖。種類甚多,今均已絕跡。
|
魚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魚鰭1.1 魚鰭的作用1.1.1 背鰭1.1.2 胸鰭1.1.3 其他 魚鰭鰭是魚和其他水生脊椎動物適應水中生活的運動器官。就魚鰭而言一般由皮膚、柔軟的鰭條和堅硬不分節的鰭棘構成;由於著生部位不同有背鰭、臀鰭、尾鰭、胸鰭和腹鰭之分;其中前三種都不成對,稱為“奇鰭”,後兩種與其他脊椎動物的前後肢一般是成對的,稱為“偶鰭”。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不同,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某些魚鰭功能和形狀發生了改變,甚至有些鰭退化或消失。現將各種魚鰭簡介如下。 魚鰭的作用 各種鰭中尾鰭的作用最大,它既能使身體保持穩定,把握運...
|
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長,後肢長而大,善於跳躍。雄蟲翅上有發聲器,以兩翅摩擦而發聲。性好鬥,怕光,棲身於土穴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例]蟋蟀的叫聲,讓人聽起來昏昏欲睡。 △懶婦、蛐蛐兒、趨趨、促織、吟蛩、王孫 ◎
|
蝌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背面黃褐色或黑色,體橢圓,尾大而側扁。大多為草食。成長時先生後肢,尋生前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也稱為「科斗」、「蝌子」、「懸針」。
|
袋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袋鼠(kangaroo)1.1 袋鼠的後肢-並趾1.2 灰袋鼠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袋鼠(kangaroo)1. 袋鼠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動物,而且還是奔跑最快速的動物。袋鼠看起來不像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的理由是因為平時牠們的身體都是垂直站著。當牠們需要快速移動時,很特別的是牠們不跑,而是用兩隻長而有力的後肢一起跳,此時牠們的大尾巴發揮了平衡的作用。(註1)2. 所有的袋鼠育兒袋都是向前打開的,育兒袋內有4個乳頭,但一般通常一次只產一隻...
|
鼯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齧齒目鼠屬。外形像松鼠,背暗褐色,腹部白色。尾長,前後肢間有寬大的皮膜,可滑翔於樹林間。以樹皮、果實和昆蟲為食物。也稱為「飛鼠」。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