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指日可待」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
罪該萬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行深重,處一次死刑仍不足以抵罪。多為下位者向上位者請罪之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生拜伏在地,不敢仰視,又不好直說,口裡只稱:『小婿罪該萬死!』」《精忠岳傳》第一三回:「微臣臥病在床,不能接旨,罪該萬死!」也作「罪當萬死」。
殫思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精力與思慮。唐.白居易《策林一.一策頭》:「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昧死上對。」也作「殫精竭慮」、「殫心竭慮」。
聖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對天子的尊稱。[例]聖上明察,微臣並非有意冒犯。
畢精竭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還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又返回陽間,指死而復活。《西遊記》第一一回:「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我目下也是個鬼,同你一樣,我如何能還陽呢?」
殫精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殫精畢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鏤骨銘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深深感激,永遠不忘。唐.元稹〈謝准朱書撰田宏正碑文狀〉:「微臣忝非木石,粗有肺腸,空懷感涕之心,未獲殺身之所,無任感恩思報,鏤骨銘肌之至。」也作「刻骨銘心」。
幸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蒙。《文選.陸機.園葵詩》:「幸蒙高墉德,玄景蔭素蕤。」唐.韓愈〈賀雨表〉:「微臣幸蒙寵任,獲睹殊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