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貪天之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自然成功的事情據為自己的功勞。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後用以指把別人的功勞據為己有。《宋史.卷三四五.劉安世傳》:「惇與蔡確、黃履、邢恕素相交結,自謂社稷之臣,貪天之功,徼幸異日,天下之人指為『四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危、危險。《漢書.卷四.文帝紀》:「草木群生之物皆有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阽,近邊欲墮之意。」《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阽身以徼幸,固貪夫之所為,未得而豫喪也。」
偏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注重一方面。《左傳.哀公十六年》:「子高曰吾聞之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偏重必離。」宋.李清照〈永遇樂.落日鎔金〉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儌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外成功或免去災禍。如:「他儌倖考上了大學。」也作「徼幸」。
伐性之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韓詩外傳》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禍之馬也。」漢.枚乘〈七發〉:「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平正坦蕩之境,不矯情行險以立名。《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撓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節,屈從他人。《新唐書.卷一六八.柳宗元傳.贊曰》:「宗元等橈節從之,徼幸一時,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規權遂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