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馬諦斯等。 重要作品<永不>、<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到哪裡去>、<永不再如此>、<看守著惡魔之島>、<瑪麗亞|我們向您致敬>、<持果盤的大溪地婦女>。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高更英文關鍵字:Paul Gauguin 參考資料[註一] 張心龍(1999)。印象派之旅。臺北:雄獅。頁111、115。劉振源(1994)。印象派繪畫:西洋繪畫導覽。臺北:藝術圖書。頁230-248。范夢 (1997)。寫實到印象。臺北:藝術圖書。頁230-239。何政廣/編(1996)。高更。臺北:藝術家。頁8-54。
鬼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怪。語本《詩經.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比喻陰險的小人。《聊齋志異.卷一○.胭脂》:「風流道乃生此惡魔,溫柔鄉何有此鬼蜮哉!」
天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魔鬼、惡魔
芥川龍之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羅生門》和《竹林中》等已然成為經典之作。 著作《老年》、《羅生門》、《鼻子》、《芋粥》、《菸草與惡魔》、《戲作三昧》、《蜘蛛之絲》、《地獄變》、《邪宗門》、《魔術》、《南京的基督》、《杜子春》、《火神》、《竹林中》、《軌道列車》、《玄鶴山房》、《侏儒的話》、《文藝的、太文藝的》、《河童》、《齒輪》、《某阿獃的一生》、《西方的人》。
雪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公開出版,而雪萊最成熟、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則被英國的評論家稱為「當代最惡劣的作品,似出於惡魔之手」。1821年2月23日,約翰·濟慈逝世,6月,雪萊寫就《阿多尼》來抒發自己對濟慈的悼念之情,並控訴造成濟慈早逝的英國文壇以及當時社會現狀。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倖免。按托斯卡納當地法律規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一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屍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
柏格曼(Ingmar Bergm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邪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妖魔。《西遊記》第一八回:「也不曉得有甚麼鬼祟魍魎,邪魔作耗。」《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見了什麼邪魔?不然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裡發獃?」也作「邪魅」。
2.惡人。如:「他是個壞事做盡的大邪魔,你可不要接近他。」
不動明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也稱為「不動尊」。
桃太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日本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敘述一對夫婦年老無子,某日,老婦人至溪邊洗衣,得一巨桃。數日後,由桃子裡得一子,故稱為「桃太郎」。因其屢次制伏惡魔,為日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如:「這部電影的內容,主要描寫日本童話人物桃太郎打敗惡魔的故事。」
撒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中稱魔鬼,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為英語satan的音譯。也譯作「撒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