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7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來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別種語言中吸收過來的詞語。漢語裡的外來語,有的是音譯的,如「塔」、「引擎」;有的音譯外加表意成分,如「輪胎」、「卡片」;有的半音譯半意譯,如「冰淇淋」、「浪漫主義」;有的是直接借用的,如「場合」、「出勤」。也稱為「借詞」。
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對師父的尊稱。為胡語的音譯,意譯親教師、依學、近誦等。在中國寺院,一般只用來稱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間也以和尚泛稱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敢煩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音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意譯
杜鵑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杜鵑鳥所築的巢。
2.精神病院。1975年美國發行一部影響深遠之名片「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意指精神病院,源自一首同名的美國童謠,歌詞敘述一隻杜鵑飛來飛去,好像瘋了一般,因此以杜鵑窩比喻精神病院。
情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瑞士心理學家容格(Jung)所創的心理學名詞。英文complex的意譯。意指因道德或風俗的約束而深藏於個人潛意識的某種特定衝動與想法。「情結」的存在也會對個體的行為與態度有著不自覺的影響。如戀母情結、戀父情結。
阿闍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為梵語ācā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四分律》卷三四:「阿闍梨於弟子,當如兒想;弟子於阿闍梨如父想。」也譯作「阿遮利那」。簡稱為「闍黎」。
辟支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ratyeka-buddha的音譯,意譯作獨覺或緣覺。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一種果位。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由於辟支佛在他證悟的這一世,不是從佛陀或他人那裡聽聞佛法而修行成就,以自力了悟緣起,證涅槃。《瑜伽論記.卷八上》:「若依《智論》十六卷云:『辟支佛有兩種義: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也作「獨覺」、「緣覺」。
問題解決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9)發表調查結果。解決問題教學法的優點是學生學會使用參考書,練習寫作能力,學會意譯數據,經由調查進展的討論,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加強責任感,又產生成就感。通過解決問題教學法,師生會建立起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蝙蝠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漫畫《蝙蝠俠》中的主角。為英語Bat man的意譯。身穿蝙蝠衣,駕駛蝙蝠車,能飛簷走壁,到處行俠仗義。
阿闍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梵語Ajātaśatru。意譯未生怨。印度古代國王。西元前四百九十三年即位,以摩揭陀國優越的經濟條件,征服憍薩羅國和跋耆國。生前曾支持提婆達多反對釋迦牟尼佛,後歸依佛教。最後為子所弒。也稱為「未生怨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