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8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冶鎔鑄。《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他是前年進的學,我怕是他在家裡荒疏學業,所以我把他帶出來,投一位名師肄業,以圖上進。如今得蒙老兄陶鎔,將來舍弟成名,舉家感戴,沒齒不忘也。」
大老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時人民對州縣以上長官的尊稱。《紅樓夢》第四回:「望大老爺拘拿兇犯,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地之恩不盡。」
生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還活著的人立祠奉祀,以表示內心的感戴和欽敬之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就與林上舍建立生祠供養,報答還珠之恩。」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二.生祠》:「史記欒布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立社,號曰欒公社;石慶為齊相,齊人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
食毛踐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居住的地方,飲食的東西皆為國君所有。為古代帝王君臨天下,臣民感戴君恩的話。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二》:「甲食毛踐土,已三十餘年,當吳三桂拒命之時,彼已手戮桂玉,斷不得稱楚之三戶。」《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做百姓的食毛踐土,連國課都要欠起來不還,這還了得嗎!」
鼇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鼇用頭負舉大山的傳說,故後用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詞。《楚辭.屈原.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珍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重而謹慎的收藏。唐.馮贄《雲仙雜記.序》:「同志者幸為珍祕之。」宋.蘇軾〈與楊元素書〉:「奇方承錄示,感戴不可言,固當珍祕也。」
養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養資助。《清平山堂話本.陰騭積善》:「但只覓得一半歸家,養膳老小,感戴恩德不淺。」也作「養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